个人中心

以“边学边改”检验“活动成效”——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及机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29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以“边学边改”检验“活动成效”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及机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侧记

 

  沈仁达 徐天国 董 健

 

奋进贵州,政通人和。

高扬两加一推主旋律的贵州,今又弹奏出又转又赶的最强音。
   放眼当下,举国上下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高潮迭起,振聋发聩。同样,这股强大的正能量,正在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快速传递。
   8
21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转变作风、联系群众、从我做起学习交流会在省人大机关二楼圆厅会场举行,机关党委推出的6个党支部及4名党员干部结合工作实际,畅谈践行群众路线、树立宗旨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和履职水平的真实感受,精彩发言赢得阵阵掌声……
 
这是省人大按照中央的部署和省委的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生动场景。

起步实:从高标准精细化上展风采

只有站得高,才会望得远。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就拟定了增强大局意识,树立战略眼光,紧扣三实三同’”的工作思路,从安排部署上抓细化,学习思考上抓深化,开门见山征求意见,确保教育实践活动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运行,并取得阶段性成效。
  
全体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回眸717,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龙超云在动员大会上的一番讲话,掷地有声,让参加会议的党员干部记忆犹新。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迅速研究出台了《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及《时间安排表》,同时编撰了内容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辅导资料,明确了每一阶段的工作时间、目标任务、内容和学习步骤,促使整个活动衔接紧凑、有序推进,形成自上而下,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在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及机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安排表上看到——

79日至19,由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带队,机关党组成员参加,组成9个调研组,结合“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调研活动,深入基层,听取各级人大代表和基层对省人大常委会及机关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7
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举办领导辅导报告、专家讲座、专题讨论、演讲比赛、读书征文比赛、警示教育等多形式开展学习讨论。
    8
月底前,开门征求意见。以机关党员干部特别是处级以上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群众,深化帮县、联乡、驻村工作,广泛走访群众,听取群众意见和呼声……
   
谋定速动。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一班人立说立行,铿锵有力地发出了务求实效彰显人大特色,把群众路线贯彻到人大依法履职的各个领域,确保活动取得人民群众满意效果的号令。
动真格:从开门纳谏找问题上下功夫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听得进不同意见、听得到不同声音,才能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找准关键问题。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及机关党员干部,把学习和深入研读《党章》、党的十八大报告、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放在首位,积极参与深入群众转作风,接力梦想履好职读书征文活动,紧扣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中心主题,对照自身思想和灵魂,在热烈讨论和交流的同时,又深刻反思和解剖自己。

建立代表、群众、专家三个信箱,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在省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上搭建起联系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咨询专家的直通车,让问题反映的更加便捷……

开门纳谏,勇气为先。自7月中旬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了离退休干部代表、办公厅处()负责人、专门委员会负责人3次座谈会,共征求意见建议77条;向省委有关部门、一府两院及省直有关部门、国有大型企业、市()人大常委会、全国和省人大代表征求意见建议24条;向131名省人大常委会会员、咨询专家、在黔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市()和部分县级人大常委会负责人等收集到原始意见建议282,梳理出四大类36条意见建议……
   
细微之处看精神。离退休干部处党支部书记裴亚军邀请了30多位老干部参加机关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与中央巡视组和省委督导组见面征求意见。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及机关党组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敢于向庸懒散慢浮行为亮剑,敦促干部职工查找问题不怕揭短亮丑,不怕触及灵魂,切实做到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不留死角。
   
秘书处党支部书记喻国君说:“找不出问题就是问题,认为自己没有问题,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身为支部第一责任人,希望支部成员诚心诚意给我挑毛病、找问题。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庆生是党外干部,但他仍然主动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在黔东南,他与13位五级(全国、省、市、县、乡)人大代表面对面座谈,代表们针对省人大常委会及其机关的作风建设、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建设、加强人大监督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机关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建议。

边学边改以学促改。发现什么问题就立即整改,及时回应群众呼声,抓好整改落实。譬如有意见提出:在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基层人大代表方面,有些工作需要加强和改善。省人大常委会立说立改立行,迅速对60多项法规、制度进行梳理,并着手完善8件法规和制度内容,重新修订9件法规。这其中,完善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基层人大代表的方式、途径和渠道,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接地气:从助推发展保民生上见行动

天下为公,民生是本。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使工作上水平,令干部受教育,让群众得实惠。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把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落实到行动上,把开通代表直通车、搭建基层联络站作为工作重点,努力架起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实现与基层代表的无缝对接和无障碍沟通。

代表建议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认真办理代表建议是解决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重要通道和途径。省人大代表工作部门采取约见承办单位与约见代表相结合,“走出去请进来督办方式相结合,先后深入到三都自治县交梨乡、金沙县、七星关区、威宁县等地走访基层人大代表,“面对面督促代表所提建议的落实,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服务群众、走进基层、推动发展这个核心,认真对待教育实践活动征求到的每条意见建议,切实加以消化吸收和整改落实,统筹兼顾,系统推进,为全省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作出新贡献。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张群山如是说。

行动是最好的语言。不久前,龙超云率队到兴仁县开展讲、访、帮、促活动,先后察看了兴仁县百德镇、贵州薏仁集团、兴仁中学、兴仁工业园等地,就小城镇的特色发展、基础设施、产业项目、民生项目的建设进度、城镇管理机制的创新等进行调研。

紧跟其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群山、傅传耀、谢庆生、袁周及秘书长刘一民等领导,相继分赴包括贵安新区在内的全省9个市()、部分县、乡镇,扎扎实实对“100个小城镇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先后走访了省级示范小城镇大龙开发区大龙镇、印江自治县木黄镇,市级示范小城镇玉屏自治县田坪镇、江口县太平镇、松桃自治县孟溪镇等地,对各地小城镇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和民生项目落地、特色发展等情况作了详细了解,并与基层干部群众深入讨论,寻求解决全省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途径。

一切用事实说话。在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平塘县白龙乡,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进村入户与群众拉家常,与当地干部话发展、描蓝图,对该乡提出力争用35,发展种植蔬菜15万亩、茶叶15万亩、山羊30万只;力争3年内实现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目标……此举拉近的是距离,赢得的是民心。

帮忙帮到点子上。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把教育实践活动与帮县、联乡、驻村同步小康驻村相结合,邀请省住建厅、水利厅、农科院等单位13名专家,专题为兴仁县百德镇提出的集团帮扶、整乡推进扶贫开发项目规划问诊把脉,共同论证帮扶项目,制定同步小康详规,最终形成了《贵州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整合了人力物力资源,建立健全了帮扶工作机制。

我的根,长在人民群众当中;我的责任,就是为群众搞好立法服务;我的信心,来自人大与人民群众的特殊情谊……”省人大法工委法规二处副处长刘英,直言不讳地坦露了心声。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及机关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下一阶段的教育实践活动夯实了基础。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