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力赴甘肃省调研文物保护立法和文旅融合发展工作
7月3日至8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力率队赴甘肃省,就文物保护立法和文旅融合发展工作进行专题调研。
几天时间里,调研组先后到兰州市、张掖市、嘉峪关市、敦煌市的文博单位实地考察调研,与当地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各方面专家就调研主题深入交流,详细了解《甘肃省文物保护条例》《甘肃省长城保护条例》《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立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条例贯彻落实的总体情况;甘肃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总体规划、建设推进情况;甘肃省依托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立足本省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与自然生态资源,以长城沿线为核心,打造与长城文化主题相协调的景区、景点、城镇、乡村,推动公园与文旅发展有机融合,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情况等。
调研组在甘肃省博物馆了解文物保护情况
调研组在甘肃省博物馆了解文创产业发展情况
调研组在嘉峪关市调研长城保护和文旅融合情况
近年来,甘肃省统筹文物事业发展和疫情防控,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力推进重要文物系统性保护,持续放大文旅融合综合效应。甘肃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文物保护立法工作,《甘肃省文物保护条例》《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的“升级版”已被列为2022年度立法计划预备项目,“甘肃麦积山石窟保护条例”被列为2022年度立法调研项目。同时,当地也积极开展革命文物、黄河文物等立法前期研究工作。
何力在调研中指出,要认真学习借鉴甘肃省在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以及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要提高贵州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加强贵州红色文化资源、民族传统手工艺等的保护传承弘扬,确保新国发2号文件中“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繁荣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要按照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和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和建设要求,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省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朱新武,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喻国君,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杨茂林、贺晔及委员陈达新,省文物局局长张勇,遵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何薇,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俊参加调研。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王晓岚陪同调研。(文图:人大论坛融媒体记者 石雨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