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省人大赴黔西南州开展《贵州省民族乡保护与发展条例》立法调研座谈会在兴义举行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1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10月19日,省人大赴黔西南州开展《贵州省民族乡保护与发展条例》立法调研座谈会在兴义举行,省人大民宗委副主任委员钱晓鸣、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玉仁、州政府副州长范华出席。

  州人大常委会常务副秘书长郑国兴主持会议。座谈会上,州民宗委主任王丽蓉汇报了我州民族工作及民族乡保护与发展有关情况。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于1982年5月1日建州,是全国30个自治州中年轻的自治州之一。国土总面积16804平方公里,辖9个县(市、区),共130个乡镇(含4个街道办)、1097个行政村。居住着布依、苗、彝、回、汉等35个民族,35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州总人口的42.47%。布依族、苗族人口分别占全州总人口的31.4%、 8%。

  这里民族风情浓郁,布依族音乐“八音坐唱”有“声音活化石”、“天籁之音”之称,享誉海内外;彝族舞蹈“阿妹戚托”质朴、纯真、自然,被称为“东方踢踏舞”。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查白歌节”,苗族的“八月八”等民族节日,多姿多彩,让人留连忘返。特别是布依族“八音坐唱”、布依铜鼓十二则、查白歌节、土法造纸、布依戏等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治州境内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众多,精彩纷呈。其中,兴仁举办“万人板凳舞”、兴义举办5000人参加的“布依族竹鼓舞”成功申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册亨县举办万人参加的“布依族转场舞”表演活动成功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2016年7月7日至11日,在贞丰县成功举办“中华一家亲?布依风情浓”2016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六月六”活动,促进了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进一步展现了多姿多彩的布依族文化,现已成为我州民族文化旅游名片。

  为保护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我州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获省级扶持资金542.4万元,帮助兴义市乌沙中学、安龙县万峰湖民族小学、望谟民族中学编写了校本教材《民族传统体育与健康》和《八音坐唱》,同时将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民歌和民族舞蹈引入课堂,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增进了各民族学生的团结与友谊。

  与此同时,加大对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开发,重点对兴义纳灰村、贞丰纳孔村、顶效镇楼纳村、郑屯坡岗民族村等58个民族特色村寨的示范性建设和围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190多个乡村的创建工作,为旅游开发和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相结合寻找平台,使民族村寨成为展示我州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的亮丽窗口。

  座谈会上,省人大调研组分别听取望谟县油迈瑶族乡、兴仁县鲁础营回族乡、晴隆县三宝彝族乡负责人有关民族乡保护与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玉仁、州政府副州长范华对省人大调研组前来调研指导工作表示感谢。恳请省人大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少数民族乡的经济社会发展给予政策层面的支持,做到于法有据。

  近年来,望谟县油迈瑶族乡、兴仁县鲁础营回族乡、晴隆县三宝彝族乡虽然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及经济发展需要。请求上级有关部门对至今仍分散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区,基础设施薄弱,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落后的地区,从政策上给以倾斜,在政策扶持项目资金安排上给以专项补助。针对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信息网络闭塞,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少数民族干部严重不足,群众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的实际,从省一级的层面,出台政策,以立法的形式帮助解决,破解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加快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有效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全面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参加座谈会的与会人员就《贵州省民族乡保护与发展》条例文本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省人大民宗委副主任委员钱晓鸣表示,将把调研中收集到的相关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充分吸纳到调研报告中,供领导决策时参考。

  随后,省人大调研组还分别深入晴隆、普安两县调研草地生态畜牧业及古茶树保护发展情况。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