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人大:在主题教育中把人民底色擦拭得更加鲜亮
人民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鲜明的理论品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去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始终是人大工作长期坚持的根本立场和态度。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玉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建立代表联系机制、畅通群众参与机制、搭建联络直通平台,更加注重密切与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联系,在密切联系中不断完善机制,增进人民福祉,让人大工作的人民底色更加鲜亮。
建立代表联系机制,走下去访民情、解民忧。出台《县级领导干部和县人大常委会委员联系县九届人大代表工作方案》,明确县级领导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分别联系2名县人大代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定期走访人大代表,了解代表履职情况,帮助解决履职困难和问题。明确将县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及机关联系村作为主题教育指导点,把为代表、群众办理好事、实事,作为主题教育开展的重要内容。自9月份以来,县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走访代表30余人次,走访群众10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50余条,办理医疗救助、就业联系、土地权属纠纷等好事实事40余件。
畅通群众参与机制,请上来听民声、答民问。完善人大代表、市民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群众从基层进机关,从田间进会场,在人大常委会会议、专题询问会、工作评议会上向“一府一委两院”及有关部门提意见建议,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为代表和群众答疑解惑。积极开展“八个一”活动,组织代表走访一次选民、参加一次调研视察、提出一条合理建议、参与一次民生项目监督、帮助一户贫困户找致富门路、参加一次庭审旁听活动、为群众办一件实事、汇报一次履职情况,不断畅通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参与人大履行各项职权。
搭建联络直通平台,常态化集民智、聚民心。该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作为最好的老师,积极开展代表联络站室建设,在全县建成8个乡镇(街道)联络站、20个村(社)联络室,让人大代表进驻联络战(室),把集民智、聚民心的联络平台建设到人民群众身边,9月份以来,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00余条,且基本在乡镇、村社得到解决,实现小事不出室(村社联络室)、大事不出站(乡镇街道联络站)基层自治格局,人民群众主人翁地位得到充分展现。同时,该县积极利用民族自治县拥有民族立法权和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优势,出台公众参与立法办法,明确12个单位、村社作为县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及时将省、市、县的立法规划计划、文本草案送到群众手中征求意见,将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意见建议纳入到法律条例内容,既提高了立法的科学性,又对法律条款进行了宣传,还更加有力地推动了法律条例的落地落实。(玉屏自治县人大常委办公室 郑洋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