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政治责任 依法开展监督 ——安龙县人大在脱贫攻坚一线展风采
内容摘要:安龙县人大始终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以“两学一做”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载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把“守初心、担使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一以贯之,自觉把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作为践行主题教育的主阵地
安龙县人大始终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以“两学一做”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载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把“守初心、担使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一以贯之,自觉把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作为践行主题教育的主阵地,全力以赴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引领346名镇(街道)代表、194名县代表、38名州代表、4名省代表,主动开展“四项行动”工作,用行动奏响了助推全县脱贫攻坚展现担当作为的感人乐章。
守初心担使命 扛起政治责任
安龙县人大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要务,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评估验收标准,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积极主动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常委会1名班子成员担任县指挥部副指挥长,1名班子成员担任东部战场指挥长,常委会4名班子成员分别担任5个镇(街道)一线指挥长(或执行指挥长),去年下半年因人事变动,对2名一线指挥长进行调整。及时组织对镇(街道)村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促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有效推进,同时对所负责的镇(街道)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督查指导。
其他干部职工下到村组一线包保贫困户,扎根基层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评估验收的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认识,时刻牢记初心和使命,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最大任务、最大责任,为脱贫工作出实招、干实事,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守初心担使命 打牢基础工作
县人大常委会4名班子成员带队到招堤、栖凤、普坪的26个村开展“一查四保”“四逐四准”大考核大验收工作。县人大常委会机关扎实开展帮扶村脱贫攻坚工作,派到招堤街道铜鼓村驻村开展工作的人员有1名村级指长,1名第一书记,3名前沿工作组组长,13名领导干部在村包保贫困户,还向招堤街道海庄村派驻1名五人小组成员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帮扶铜鼓井村工作以来,帮扶成效明显:帮助协调280余万元资金发展产业,流转土地32.48亩,建成食用菌大棚63个;建成养殖场1个,进猪1350余头;226户农户种植蜂糖李2369亩;26户群众采取“人放天养”的方式在绿海子投放滤食性鱼类60.73万斤,实现产业全覆盖;组织86户贫困户99人(次)参加就业培训,实现就业93人,自主创业6人,聘用46人为四员;易地扶贫搬迁快融入,易地扶贫搬迁入住87户376人;水电路房讯全覆盖。
针对一些村民思想保守、无技术、缺资金、项目难选择等问题,县人大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和村里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实现种植、养殖业适度规模化;针对单打独斗、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由村集体牵头组织成立农业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同时加大“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在利益分配中提高贫困户的分配比率,为实现彻底扶贫创造“硬”条件。
同时,把移风易俗作为工作的突破点,破除陋习、倡树新风,全面铺开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加大文明户创建力度,既帮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又帮助其“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守初心担使命 依法开展监督
断穷根,就要兴产业。围绕打赢“三大攻坚战”和“摘帽、发展、稳定”工作,县人大组织召开安龙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去年1至10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县人民政府新市民计划实施情况报告等专项工作报告;开展7次专题调研,对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开展了3次执法检查,对县农业农村局和县水务局开展了工作评议,听取和审议了14个专项工作报告,对相关报告或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同时,进行城市规划法和贵州省大扶贫条例执法检查,举行宪法宣传日活动等。
2019年7月,县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到省农业农村厅开展食用菌产业发展对接工作,对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开展调查研究,为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出谋划策。班子成员及办公室牵头负责“2019中国·贵州食用菌产业发展大会”后勤保障和2019全国食用菌栽培技术研讨会筹备工作,效果明显。
同时,常委会2名班子成员牵头该县2个村的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创建工作,现已完成初步规划上报。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专题调研,听取了专题工作报告,对农业农村局开展了工作评议,提出了结合自然条件对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布局进行功能规划;紧紧围绕“一主三辅”产业发展定位,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以土地规模流转、新型主体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品牌创建为抓手,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和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充分调动农户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作者: 特约记者 张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