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推动全市绿色食品工业加快发展的决议
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立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遵义资源禀赋,发挥农业产业比较优势,作出《中共遵义市委关于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工业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推动全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锁定目标、勇于作为,形成人人关注绿色食品、个个支持食品工业、处处大抓食品产业的发展态势,尽快建成全国优质绿色食品工业基地,现作出如下决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
绿色食品工业一头连着农业,一头连着服务业,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更是事关农民小康、全民健康的重要民生产业,在我市建设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进程中地位重要、作用巨大。市委立足遵义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之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审时度势作出《意见》,推动绿色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食品工业转型升级的务实之举;是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大力推进食品工业发展,努力把我省打造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工业基地”目标任务的务实之举;是发挥遵义食品工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品牌效应优势,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对冲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食品生产供应体系的务实之举;是满足城乡居民安全、多样、健康、营养、方便的食品消费需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务实之举。全市上下要深刻认识发展绿色食品工业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强化政治责任、发展责任和历史责任,凝心聚力落实《意见》精神,推动遵义由农产品生产大市向绿色食品工业强市转变,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注入强大动能。
二、坚持“五化”发展,推动绿色食品工业实现大突破
围绕《意见》确定的目标,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全国优质绿色食品工业基地,推动遵义绿色食品冲出贵州、唱响全国、走向世界。一要坚持规模化发展。聚焦白酒、茶叶、辣椒、生态畜禽肉及肉制品、蔬菜、调味品、地方优质食品“七大重点行业”,以及饮品、药食同源中药材的深加工,明确主攻方向,优化产业布局,搭好发展平台,扩大产业规模,努力形成一批布局结构优、规模体量大、延伸配套好、支撑带动强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着力在产业集群上求突破。二要坚持融合化发展。按照“四新一高”思路和“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坚持市场导向开展产业招商,紧盯市场需求推进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新品种,着力引进新技术,坚持发展新模式,加快形成新业态,不断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着力在产业链条上求突破。(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三要坚持标准化发展。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市为契机,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进基地建设、生产流程、生产工艺、流通环节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统筹兼顾绿色食品工业发展和质量安全底线,强化源头治理和过程监管,支持绿色食品企业扩大追溯覆盖面,实现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着力在产品安全上求突破。四要坚持绿色化发展。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用绿色理念、绿色标准、绿色技术培育壮大食品工业,支持食品产业园及企业开展循环化改造和推广使用高效环保设备,推进绿色食品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着力在生产环境上求突破。五要坚持品牌化发展。强化品牌意识,注重品牌培育、品牌融合、品牌发展、品牌保护,用好“遵义”这个“金字招牌”,在产品研发、包装设计、质量标准、市场推广和营销服务各环节最大化体现“遵义元素”,塑造和唱响“遵义绿色食品·健康美好生活”的公共产区形象品牌,着力在市场份额上求突破。
三、强化创新驱动,提升绿色食品工业核心竞争力
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着力推进绿色食品工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及创新示范,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要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为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创新活力、创新实力,打造一批新型绿色食品领军企业。要围绕绿色食品加工、质量安全、冷链物流、营养健康等主要领域,实施重点研发,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食品产业持续向好发展。要加快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绿色食品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流通消费、市场营销等环节的应用,用数据驱动提升绿色食品工业制造水平。要规范绿色食品电子商务发展,推广在线交易、电子支付及线上线下的一体化集成,创新电子商务在绿色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范围。
四、强化工作保障,构建绿色食品工业发展新机制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政府要成立强有力的绿色食品工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研究落实食品工业发展的各项部署,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建立市级领导挂帮食品工业企业机制,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推动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要建立食品工业重大项目建设观摩、督查机制,展示经验、交流成绩,加强对发展情况的分析研判,精准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要统筹区域发展,避免各自为政、无序竞争。政府各工作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建立绿色产业引导基金,支持食品工业企业开展设备购置、工艺改进、智能改造、兼并重组、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品牌培育等工作。落实招商引资政策奖补。落实对重大食品工业项目、重点食品工业企业、新上规入库食品企业、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质量奖”食品企业的奖励政策,推动食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做特。支持食品工业园区、食品工业“第一车间”和配套产业提质发展。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切实执行《遵义市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全力保障绿色食品工业发展建设用地、用能、用工需求。推动银企深化合作,引导金融机构敢贷愿贷和降低资金成本,支持食品工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实施企业家队伍培育计划,支持企业引进人才,提升食品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四是优化营商环境。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全市经济发展”的理念,认真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决议》《遵义市优化营商环境28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好民法典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提升地方治理水平,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食品工业企业要自律自强、守法诚信,努力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全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聚焦《意见》落地见效依法履职尽责,多提建设性意见,寓支持于监督,提高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优势,更好凝聚起发展绿色食品工业的合力。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要带头落实市委决策部署,积极投身绿色食品工业发展,踊跃参加人大组织的活动,建诤言献良策,为全市绿色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