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持续激发人大代表在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中的生力军作用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1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铜仁市万山区作为铜仁市两城区之一,是全市实施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重要承载地。“十三五”期间全区共搬迁11247户50116人,其中跨区县搬迁8579户39435人,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规模占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总规模的78.69%,占全市跨区县搬迁规模的31.42%。

  聚焦“远道而来”的跨区县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难题,万山区人大聚精会神、集思广益、着重发力,切实增强跨区县搬迁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宿感。

 

  早一步迈进搬迁社区“场地”,搭建好沟通联络服务平台。搬迁群众居住空间地域转移完成了,搬迁群众由农民向市民身份的转变却是长期的。万山区人大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服务保障放在突出位置,督促城区4个街道将人大代表联络站(室)前移至搬迁社区,认真落实人大代表轮流驻站制度,强化代表纽带作用,架起搬迁群众沟通交流桥梁。

  每名人大代表聚焦易地扶贫搬迁领域每年至少提一件以上建议、为搬迁群众办一件实事、在搬迁群众中宣讲一次政策,切实密切同搬迁群众联系联络。区内各级人大代表纷纷主动通过新市民搬迁社区微信群、qq群、社区网格等方式,密切同来自石阡、印江、思南等跨区县搬迁群众联络感情,主动认“亲戚”、结对子、抓帮扶,充分彰显出“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责任担当。

 

  近一步融进搬迁住户“圈子”,竭诚为社区居民代言发声。新市民社区硬件配套设施建全了,软件服务就迫切需要跟上。在新市民搬迁社区微信群、qq群看到跨区县搬迁群众发表的“我家水管坏了,找谁来帮忙修哈”“文化广场有了,组织一支广场舞队伍多好啊”“殡葬服务费用高”等等话题,人大代表们总是你一言我一语,帮忙找点子出主意,讲到跨区县搬迁群众心坎上,帮助解决日常生活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和困难,融进了搬迁群众大家庭“圈子”,也融洽了区内区外搬迁群众感情。

  今年8月,万山区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对全区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认真听取搬迁群众特别是跨区县搬迁群众的意见建议,积极为跨区县搬迁群众发言发声,为区委区政府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快一步推进搬迁群众“致富”,助推筑巢新户主安居乐业。从农村到城市生活成本增加了,如何让跨区县搬迁群众真正“留下来、能致富”成为压在代表们心中沉甸甸的巨石。万山区人大在认真组织调研和征求代表意见基础上,聚焦搬迁群众最关心的就业就学就医问题,及时向区政府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推动新市民社区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围绕跨区县搬迁群众脱贫致富和安居乐业目标,迁入地和迁出地政府、社会、组织联动发力,全区各级人大代表更是群策群力、支招献招。

  一方面配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开办挖机、保安、烹饪、月嫂等培训班,提升跨区县搬迁群众自主就业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借助铜仁文化娱乐金街(劳务就业扶贫示范街)和“新市民·追梦桥”工程,不断为跨区县搬迁群众提供就业致富岗位,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实现了搬迁群众家庭“一户一人就业”目标。(供稿:万山区人大办 刘中祥)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