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铜仁市万山区“四机制”提升代表履职质效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6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近年来,铜仁市万山区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大代表工作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牢牢把握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新要求,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探索建立“四机制”,从“四维度”提升代表履职质效,实现代表履职常态化。2019年以来,全区各级人大代表为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和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动能提升机制,增强履职“热度”。

  一是学习培训提能力。制定《万山区各级人大代表学习培训制度》,通过集中授课、专题座谈、专家授课、现场考察、经验交流等方式,组织全体代表开展集中培训。定期向代表寄送学习资料,开阔代表眼界,增强代表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升代表政治意识和履职能力。2019年以来,共组织代表集中培训15次285人,外出考察学习8次78人,寄送学习资料2460份。

  二是“联组”互动增活力。将全区划分为4个片区,每个片区为1个组。围绕全区重点工作,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联组活动,促进代表交流,推动得失共评、经验共享,增强代表积极性、参与感。脱贫攻坚期间,通过“联组”活动,区人大代表胡兴贵、蒋玉祝两人联合提出《关于建设万山区果蔬交易综合市场的建议》,被区政府采纳并办结,有效破解万山果蔬销售难题。

  三是激励关怀添动力。建立代表关怀基金,用于对因重大疾病住院和生活困难的代表关怀慰问,增强代表归属感与荣誉感。制定代表履职考评制度,对代表履职情况建立信息化档案,实行积分制考核管理,对破解发展难题、做出积极贡献的代表,给予通报表扬,并作为下一届本级人大代表连选连任和上级代表推荐人选的重要依据;对长期不履职,或存在违规违纪、作风不正的代表,视其情节,给予相应惩处。

 

  二、民意畅达机制,拓展履职“宽度”。

  一是开通“直通车”。出台《万山区人大代表约见人大常委会主任办法(试行)》,开通人大常委会主任信箱。人大代表可根据反映建议的重要程度,直接约见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也可通过主任邮箱提交议案、建议及意见等,加强了人大代表与人大常委会主任直接联系,畅通人大代表建言渠道。2019年以来,区人大代表约见人大常委会主任17次,通过主任邮箱提交议案、建议意见42条。

  二是搭建“双向桥”。发挥人大代表“桥梁”作用,建立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和人大机构联系人大代表的“双向”机制。一方面,人大代表定期与选民召开联席座谈会,听取选民意见,向选民述职述廉,强化代表与选民的联系,实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另一方面,区人大机构每名人员定向联系5名人大代表,定期通过微信群、QQ群等方式向代表征求建议,保障代表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实现代表履职常态化。

  三是建好“联络站”。在全区11个乡镇(街道)建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健全组织机构,由辖区内人大代表轮流值班,做好群众接访工作,畅通群众反映诉求渠道。接访代表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能立即答复的立即答复,对不能立即答复的,形成建议、意见,按程序上报区人大机关。2019年以来,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站”收集的建议、意见472条。

 

  三、建议落实机制,提升履职“速度”。

  一是专题交办。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将收集、整理的议案、建议、批评、意见等,按序列编制主题目录,实行台账化规范管理,定期移交到区政府相关科室,督促其召开代表建议交办专题会。承办单位在接收问题后,要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时限和责任人,推动人大代表反映的问题快速落实。2019年以来,共组织召开代表建议交办专题会议6次,移交代表建议92件,办理落实90起,办结率为97.8%。

  二是跟踪督办。区人大常委会领导每人至少领衔督办1件重点建议,围绕重点建议深入调研,通过现场调度、专题会议等形式,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职。区人大机关每周督促各承办单位报送建议办理,并联合区纪委、区督查督办局开展现场督查,保障代表建议高质量落实。

  三是现场评议。建立代表建议办理现场评议机制,对办理完成的建议,区人大机关将组织人大代表、承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双方在现场进行“面对面”评议。代表对办理情况进行现场质询,承办单位负责同志逐项解答。代表对办理情况不满意的,退回限期重办,确保代表建议“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2019年以来,全区共召开现场评议会议4次,推动代表建议高质量落实,得到广大代表和承办单位的一致好评。

 

  四、示范引领机制,彰显履职“高度”。

  一是当好人民“代言人”。牢固树立“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理念,认清工作职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来自群众、根植群众优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研,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身体去感知群众期盼和诉求,掌握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汇聚民意民智,坚定以人民立场为出发点,为群众困难“道实情”、为群众利益“建真言”,为解决问题“出实招”,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和“代言人”。

  二是当好致富“领路人”。利用各级人大代表行业优势、智力优势和资源优势,发挥代表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代表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和经济建设中去,带动群脱贫增收。如全国人大代表华茜创建“黔特优品”网络销售平台,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市人大代表毛照新探索创新的“622”分配模式入选“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和全国党员教育教材。区人大代表蒋秀林联合业内同行打造铜仁劳务就业扶贫示范街(铜仁金街),开发创造就业岗位5000多个,帮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解决创业就业难题等。

  三是当好发展“监督员”。区人大代表紧扣发展大局,围绕经济社会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突出重点,精选监督议题,采取视察、评议、满意度测评、质询等强有力监督手段,督促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19年以来,全区各级人大代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撰写各类建议、意见184条。(供稿:铜仁市万山区改革办 王其发)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