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毕节市人大常委会: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9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自2016年以来,毕节市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宪法法律赋予的职权,有力推进中央和省委、市委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毕节试验区治理效能,不断推动新时代毕节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贡献人大力量、展现人大作为。

 

  坚持党的领导

  五年来,毕节市人大常委会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学习纳入常委会党组会议、主任会议、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等范畴。

  毕节市委高度重视毕节人大工作,充分发挥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把人大工作纳入全市发展大局谋划部署、统筹推进。2016年5月,出台《中共毕节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加强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为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注入强大政治力量。

  自觉主动向毕节市委请示报告重要事项、重大问题,围绕人大职权积极推动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依法对涉及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依法选举任免国家机关领导干部,确保党组织意图通过法定程序得以实现。

 

  坚持服务大局

  久久为功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连续三年对《贵州省大扶贫条例》贯彻执行情况开展执法检查,推动依法战贫、依法治贫。连续四年对全市脱贫攻坚及相关工作开展专题询问,监督政府部门找准存在问题、完善工作措施、推动工作发展。连续十年围绕全市脱贫攻坚、产业结构调整、就业扶贫等各项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20余件。连续三十年开展机关帮扶工作,争取协调5亿多元资金助力脱贫攻坚,全市1000余名各级人大干部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15800余名人大代表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担当作为。

  强化措施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连续三年对全市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污染防治开展专题询问。连续三年分别对《省人大关于依法推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决议》《毕节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毕节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条例》的贯彻执行情况开展执法检查。连续五年对毕节市生态环保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听取审议工作报告,纵深推进绿色发展。

  紧盯热点助力打赢社会民生保卫战。连续三年分别对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教育工作、医疗卫生健康工作等重点民生事项开展工作评议。连续三年对毕节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立法调研。连续五年分别对毕节市卫生和计生工作、旅游发展工作、历史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等开展专题调研,帮助发现问题、理清思路、推动发展。

  依法战疫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及时加开常委会会议,作出《关于依法全力打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定》。同时强化上下联动,引导各级人大干部和人大代表逆行冲锋、奋战“疫”线,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坚持立法主导

  制定出台《毕节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推动毕节市饮用水水源保护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制定出台《毕节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条例》,为“地球彩带”量身打造花朵盛开的法治土壤,开启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新起点。制定出台《毕节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为毕节试验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提供法制支撑。

  制定出台《毕节市织金古城保护条例》,推动织金古城成为“贵州十大旅游新地标”。制定出台《毕节市城乡规划条例》,有力推动毕节试验区城乡规划与建设高质量发展。

  立法助推法治毕节创建取得实效。自2016年开展法治毕节试点创建工作以来,毕节市人大常委会按照创建总体目标要求,将立法和监督实践转化为创建效能,着力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开展专题调研和执法检查、听取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等举措,推动法治毕节创建“六大工程”取得实效。同时,牵头组织“法治监督检查工程组”成员单位开展创建工作,对全市有关部门“六个下降”“六个不出”等16项创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推动全市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上升至98.98%。

 

  坚持做好代表工作

  强化“三个好”模式,畅通代表联系群众渠道。建好履职平台。投入500余万元指导各县区建设代表联络站、代表活动室、代表之家等平台2231个,筑牢代表履职阵地。管好履职平台。注重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建立学习平台、活动平台、交流平台、议事平台和监督平台,推动代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用好履职平台。积极组织引导代表通过代表联络站等平台,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教育医疗、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决策部署和社会关切问题,开展专题调研、集中视察、纠纷调解等履职工作。

  强化“四个一”举措,提升为民服务效率质量。设立1个搬迁点联络室、设立1名专业法律顾问、设立1个代表联络办、建立1套工作方法。通过“四个一”举措,推动代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如威宁自治县人大代表李仁兵探索脱贫攻坚“四看法”,得到省委领导高度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打造“五大员”代表,参与带动决战脱贫攻坚。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引导激励全市158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直接投身脱贫攻坚参与作战,当好“作战员”。引导激励代表围绕全市脱贫攻坚“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基层治理探索创新等开展监督,当好“监督员”。引导激励代表利用联系选民机制,听取收集关于脱贫攻坚等工作的民情民意,积极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当好“信息员”。引导激励代表利用院坝会、板凳会、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委政府惠民政策,当好“宣传员”。引导激励代表发挥带头致富、带动脱贫的作用,为贫困群众想办法、出主意,带领群众发展种养殖产业,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当好“引领员”。近年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涌现出许多先进典型,在2020年全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毕节市共有34名代表获得省委表彰。

  下步工作中,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将始终以政治建设为根本,创新方法、强化举措,高效推进立法工作、监督工作、代表工作、自身建设等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使之转化为毕节市“打赢攻坚战、建设示范区”的强大治理效能,切实以依法履职、服务大局的实干实绩向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献礼!(毕节市人大常委会)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