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安顺市人大常委会:紧扣时代脉搏 履职担当为民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9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近年来,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地方党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各项决策部署,创制性地开展好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不断推动人大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做到四个突出,实现四个确保。

 

  突出政治性,确保政治立场方向把得更准更牢

  安顺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第一位的根本要求,坚决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的各环节和全过程,全力以赴推动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在人大工作中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自觉拥戴核心维护核心。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建立常委会及其机关党组“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以及立法、监督、代表、自身建设等重要论述和要求,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人大工作中一贯到底、落地生根。

  全力服从大局服务大局。自觉落实请示报告制度,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重要情况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仅去年一年,先后全面汇报工作1次、专题汇报工作8次、专项汇报工作9次,确保工作开展和职权行使都在市委的领导下依法进行。

  坚决扛起主责压实主责。充分发挥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确保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机关人员。

 

  突出时代性,确保服务发展大局扣得更贴更紧

  坚持立良法促善治。始终把提高立法质量作为做好地方立法工作的关键,坚持立法重大问题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积极探索立法体制机制建设,努力提升立法质量和效率,着力推动立法工作蹄疾步稳。先后制定了《安顺市地方立法条例》《安顺市虹山湖公园管理条例》《安顺市亚鲁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安顺市城镇绿化条例》,为加快推进法治安顺建设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法制保障。再有,通过建立市级立法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地方性法规立项办法、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成立立法咨询专家库等,使立法项目从提出、论证、评估、编制、调研、起草、审议等环节更加规范有序,使人大主导立法作用进一步发挥。

  坚持寓支持促发展。始终把监督寓于支持之中,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攻坚任务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使人大监督更具刚性、更有力度。如连续6年安排听取审议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报告、连续4年开展省大扶贫条例执法检查或调研、连续3年关注农村产业革命推进情况等,推动了不少难点、重点问题的及时有效解决。如按照市委的安排,由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牵头组织对全市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开展督导督查,通过班子成员全体出动,机关全员参战,建立“一季度一督查”常态化工作机制,2017年以来,共11轮次开展集中督导督查,现场督查项目1444个,梳理存在问题项目429个,提出意见建议96条,推动解决项目问题122个,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护民生促和谐。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力争使每一项监督、每一个决定决议都体现和维护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增进人民福祉。先后就脱贫攻坚、食品安全、医疗卫生、义务教育、环境保护、公益性诉讼等重点民生领域通过执法检查、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等刚性监督方式,推动部门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市人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比如,深学笃用“五步工作法”和“八要素”,在全市创新开展“抓法治保障、促依法治贫;抓监督推动、促脱贫增效;抓代表履职、促帮扶聚力;抓领导带头、促示范引领;抓组织领导、促工作落实”专项行动。2017年“五抓五促”实施以来,连续4年召开工作现场会进行组织和推动,全市555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和300余名人大干部深入脱贫攻坚一线结对帮扶贫困户28900余户,帮助发展产业和项目2800余个,协调资金近9亿元。

 

  突出人民性,确保联系人民群众联得更密更切

  建立健全联系制度。积极探索和推进代表工作机制建设,制定出台常委会组成人员密切联系基层人大代表制度、人大代表密切联系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制度,修订完善邀请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人大代表参与专委会工作等制度。

  做强做实服务保障。切实增强服务代表意识,全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执行职务,先后投入资金162万元,全面建成代表履职信息平台系统。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在全市89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建成代表联络站,重点打造示范联络站24个,174个村(居)设置了代表联络室,同时提请市委出台了代表联络站(室)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一站一室”的建设,拓展了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渠道和路径,搭建了代表干事创业的平台和载体。自联络站(室)建成以来,全市各级人大共组织代表进站驻室8700余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365条,推动解决民生实事276件。

  保质保量办好建议。通过完善主任会议成员重点督办、工作委员会日常督办、人大政府联合督办等“三项督办”工作机制,有效推动代表建议办理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2017年换届以来的418件代表建议办结率和代表答复率均为100%。

 

  突出创新性,确保履职工作基础建得更固更实

  强化组织建设。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积极争取市委支持,不断加强人大组织建设,推动本届常委会组成人员中专职比例达到三分之二以上,专门委员会和工作机构配备有较年轻、熟悉人大工作的副职。机构改革后单独设置了社会建设委员会,组建了监察和司法委员会,目前市人大常委会共设8委2室,进一步加强了工作力量和履职能力。

  强化制度建设。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制度完善和创新,根据新时代对地方人大工作提出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组织专班对历年制定出台的制度办法进行全面梳理,切实做好制度的“立、改、废”工作,集中制定、修订和完善了常委会及其机关各项议事规则和工作制度34项,进一步提升了常委会及其机关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强化基层建设。出台了《中共安顺市委关于加强县乡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意见》,从制度层面对解决好基层人大普遍反映县级人大“一人委”、乡镇人大人员少、无场所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

  下一步,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履职尽责,奋力开创安顺人大工作新局面,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和建设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安顺市人大常委会)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