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建立“三制度一资金” 推动代表建议高质量办理民生实事有效解决
今年以来,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革创新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工作,制定出台《毕节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机制改革工作方案》,通过建立“三制度一资金”(建立交办制度、联动督办制度、办理情况通报制度、设立1000万元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举措,解决代表建议办理“重答复轻落实”“有答复没下文”的问题,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切实把代表建议办理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推进市域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动力,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
——建立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联席会议制度,提升交办效率
一是制定方案、统一交办。针对代表建议办理过程中存在“文来文往”“流于形式”的现象,2021年,市人大将创新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确定为深化改革项目,制定出台《毕节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机制改革工作方案》,建立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每年对代表议案建议进行统一交办和检查调度,推动代表建议办理从文来文往到精准施策。
二是召开会议、集中交办。2021年5月14日,首次组织召开由市人大常委会、市“一府一委两院”以及建议承办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对人大代表议案建议进行集中交办,现场签订交办书,将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收集的245件代表建议和12条代表审议发言建议交市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办理,通过高规格的现场交办会,使代表建议交办从“清单式”交办转为会议集中交办,从“文来文往”转为“人来人往”。
三是明确要求、压实责任。要求承办单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加强同代表的联系,办理前上门与代表沟通,了解其真实想法;办理中通过座谈约见或电话信函等方式向代表通报办理进度;办理后结合实际邀请代表实地察看;因特殊原因未办结的认真向代表汇报今后打算,尽可能让代表满意,形成交办、办理、答复的闭环。
——建立代表议案建议联动督办工作制度,形成督办合力
一是领导领衔督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围绕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选择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建议进行领衔督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听取承办单位办理情况汇报,并采取公开建议内容、公开办复过程、公开办理结果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如: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在领衔督办《关于加快推进老旧小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中,通过加强督办,市工信、住建等部门积极对接移动、电信、联通等单位共同推进老旧小区通信基础设施改造建设,解决全市城镇老旧小区通讯问题,取得较好办理效果。
二是专委会全面督办。市人大把督促检查作为提高议案建议办理效能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做到督办全覆盖、高要求、跟到底。年初,市人大代表工作部门按照代表建议涉及内容,将建议抄送市人大各专委会开展督办。年中,各专委会通过调研、检查、现场督办等方式,掌握承办单位办理进展情况,督促按时办理答复代表。年底,各专委会对督办情况进行年度总结,并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报告,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市人民政府等部门对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后,提出加强和改进意见,推动代表建议办理落实。
三是市县协同督办。及时将涉及各县市区政府主办及会办的代表议案建议抄送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牵头督办的市人大专委会通过加强与县市区人大联动,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主动与承办单位沟通对接,督促了解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情况和办理进度,做好议案建议督办工作。
——建立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情况通报制度,强化督办刚性
一是规范通报程序。坚持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的领导下,由市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和市人大代表工作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情况通报工作,根据承办单位办理代表建议情况适时组织开展“回头看”,确定办理质效等次,并报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后予以通报。二是明确通报标准。对办理工作认真负责,得到人大代表及人民群众好评的承办单位,及时通过报纸、电台、简报等媒体和每年召开的联席会议进行宣传推广,并给予通报表扬;对承办单位存在有条件解决而未解决实际问题的,办理中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答复内容与事实不符的,答复后不按时兑现承诺和无故拖延代表建议办理时限的,给予通报批评。三是落实结果运用。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纳入承办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实行正负面清单管理,对被通报批评的承办单位报市督查考核局进行扣分;对获通报表扬的承办单位,报市委作为评选表彰和干部选拔任用时的参考。
——创新设立代表意见建议办理专项资金,解决民生实事
一是市人大设立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积极探索代表议案建议办理的新模式新方法,创新设立每年1000万元的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市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中涉及群众期盼、急需解决又无项目支撑的小型民生实事,有力推动反映党委关心、代表关注、群众急需的民生实事的代表建议办理从“纸上”落到“地上”,达到党委认可、人大推动、政府落实、代表满意、群众点赞的效果。
毕节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工作组会议
二是县级人大设立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为构建全市人大工作“一盘棋”工作格局,积极引导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设置县级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目前,毕节市8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参照市人大常委会的做法,积极争取县市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已设立500万元至1000万元不等的专项资金,不断推动广大群众“急难愁盼”民生实事得到解决,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三是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成效初显。为规范对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制定出台《毕节市人大代表建议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代表建议专项资金的提议、审核、审批、实施、监督、验收、报账、备案等事项进行规范,确保资金管理使用简便、快捷、严格,确保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使用取得实效。如:纳雍县寨乐镇人大代表汪超在走访选区时,了解到包包寨组公路不通严重影响群众出行问题后,积极向纳雍县人大常委会提出为包包寨组修建通组路的建议。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划拨20万元代表建议办理资金为包包寨组修建1.5公里通组路。纳雍县羊场乡人大代表田菊在调研中,发现该乡繁荣村小桥垮塌影响群众出行后,迅速向乡人大提出修复建议,羊场乡人大实地考察后按程序进行申报,县人大常委会及时进行审批,施工方仅用时1个月便完成小桥重建,得到群众纷纷叫好。(供稿:毕节市人大 罗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