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人大常委会:设立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省级试点工作成效初显
2021年,毕节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建设“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的政治要求,把办好代表议案建议作为回应民生诉求、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创新设立1000万元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实施代表提出的乡村最急需、群众最急盼、受益最直接的31件民生项目,惠及9.4万群众,推动反映党委关心、代表关注、群众急需的代表建议民生实事从“纸上”落到“地上”,切实以“小资金”撬动“大民生”、“微实事”展现“大作为”。该创新举措得到省人大常委会充分肯定,并把毕节市作为全省设立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试点单位推进实施。截至目前,从项目实施情况来看,毕节市创新设立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省级试点工作成效初显。
坚持“五个强化”,全力推动项目实施
强化组织领导,在统筹项目推进上下功夫。全力推动代表工作改革创新,建立毕节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联席会议制度、联动督办制度、办理情况通报制度等“1+3”工作机制,配套设立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毕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翊皓亲自协调落实专项资金,亲自安排部署和调度推动项目落实。成立代表建议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工作组,加强对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所涉项目的审查、实施监督和绩效再评价,为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强化建章立制,在规范项目实施上下功夫。制定出台《毕节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以制度形式对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的提议、审核、审批、实施、监督、验收、报账、备案等事项进行规范,将水、电、路、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文、教、卫等社会公共服务项目以及生态环保、公共安全等公益性项目作为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范围,单个项目资金不超过50万元。同时,规范项目申报和审批程序,细化专项资金使用和监督管理办法,为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强化项目审查,在甄选实施项目上下功夫。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推乡村振兴,对代表所提民生领域建议进行甄选,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确定,将群众“急难愁盼”的31件民生实事纳入2021年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惠及群众9.4万人。其中,涵盖农村饮水工程、通寨路、便民桥、排洪沟及机耕道修建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项目12个;涵盖法治社区活动阵地建设,集镇菜市场、小麦晒坝场修建,生态环境治理,太阳能路灯和安全防护栏安装等助推乡村振兴项目19个。
强化监督检查,在确保项目实效上下功夫。建立市县乡三级人大联动监督工作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强化项目所在地人大的监督责任,对资金管理使用和项目实施完成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督。县级人大适时成立检查组,对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情况开展监督检查。2022年1月17日至20日,市人大常委会成立2个调研组对市级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全面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同时,项目所在乡镇对项目实施相关情况进行公示,主动接受代表和群众监督。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保障资金运行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强化管理维护,在发挥项目效益上下功夫。项目建设完成后,项目所在地乡镇建立完善项目管理措施,落实项目管理维护责任人,加强对项目后续使用的管理和维护。充分发挥代表和群众对项目运行的监督管理作用,调动本乡镇各级人大代表和群众参与项目管理维护的积极性,确保实施完工的项目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得到持续的管理和维护,最大程度发挥项目使用效益。
取得“五项成效”,全力践行为民初心
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设立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的创新举措,有力推动群众急难愁盼民生微实事得到有效,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年来,31件项目实施效果总体较好,达到党委认可、人大推动、政府落实、代表满意、群众受益的效果。
达到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效果。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聚焦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涉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个。实施农村饮水工程项目3个,共修建蓄水池3个、水源泵站2座、铺设通水管道近4公里;实施通寨路及机耕道建设项目5个,共修建道路3.2公里;实施便民桥修建项目3个,修建便民桥3座;实施排洪沟修建项目1个,建设5条排洪沟630米。乡村基础设施得到不断改善,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达到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的效果。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聚焦乡村振兴建设,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实施项目19个。修建600平方米集镇菜市场和3800余平方米小麦晒坝场各1个;建设法治社区活动阵地1处,修建污水处理设施3个、购买中转式垃圾箱100个、修建水冲式公共厕所2个,安装太阳能路灯1880余盏。乡村振兴基础、生态环境等得到持续改善。
达到进一步激发代表履职积极性的效果。当选人大代表是崇高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实施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使代表建议得到高质量办理,群众“急难愁盼”民生实事得到有效解决,让“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有了更好的实现途径,展现了人大代表为民办事的风采。设立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使代表提出的建议能够列入专项资金项目进行实施,代表履职成就感得到增强,切实提升代表倾听民声、了解民意、主动为群众办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达到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效果。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提升群众满意度、增强群众获得感是履行代表职责的基本要求。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有效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事实,真正发挥“小资金”撬动“大民生”的作用,真正让群众感受到项目实施带来的好处,赢得群众对代表的信任和支持,群众对代表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高,代表同群众的联系进一步密切。
达到进一步提升党委政府在群众中形象的效果。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坚持在党委的领导下,由人大推动、政府具体落实,解决的是群众急难愁盼但未能列入政府建设计划的民生性、公益性项目。项目的实施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切实做到为党委分忧、为政府解难、为群众办实事,切实提升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进一步树立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文/毕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杨涛 罗运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