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铜仁市万山区人大常委会打造三个支点发展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19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今年以来,铜仁市万山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为载体,通过汇聚“民意+民智”,建立健全“双联”机制;相融“民主+民情”,架好群众连心桥;交织“民声+民忧”,创新“代表+”联络活动三个支点,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破解基层一线人大代表、人民群众政治参与度不高,民主权利行使不充分等难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在献计献策献力中的首创作用,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心落地。

  汇聚“民智+民意”,建立健全“双联”机制。将国家机关负责同志同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的联系,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作为“双联”工作重心,零距离在一线集民智、听民意。一是出台《人大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暂行办法》。在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领导下,代表按照规定程序以个人或联名方式,向本级或下级有关国家机关负责人当面进行询问、提出问题,由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和区人大选举任免联络委员会负责统筹安排,根据代表约见申请内容,及时联系协调区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安排约见。二是建立“双联”对子。围绕“1名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6名区人大代表,45名区人大代表联系1个片区人民群众”思路,建立自下而上的对口联系网格。采取不定期入户联系走访、入驻代表联络站办公、参与“代表接待日”活动等方式,“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一对一”做好接待接访,“点对点”答疑解惑、排忧解难。三是推行“双站”合一。紧贴新时代人大工作需要,着力推动“硬件+软件”条件成熟、地域相近的各级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站点和人大代表联络站(室)合署办公、紧密融合、互动发展。充分发挥代表联系群众最广泛、最直接的优势,通过调研、座谈、视察等形式,让立法建议、群众诉求在一线收集,更加有效地将人民群众智慧转化为立法决策成果,使人大立法工作切实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激发人民创造。

  相融“民主+民情”,架好群众连心桥。以各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中心,打造集发扬民主、畅谈民情、回应民意的议事厅,让“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落地见效。一是压实“议事厅长”责任制。要求各乡镇(街道)人大(工委)当好组织员,根据代表资历、阅历等科学合理安排或推荐为议事厅召集人,排出年度议事时间表。结合《“345”代表工作法》任务要求,以月月召开集中学习会,季季组织民情恳谈会,常常倾听民声院坝会方式,不断拓宽民主途径,让广纳群言、广谋良策、广聚共识形成常态。二是打造数字“民声吧”。依托智慧人大在民主议事厅醒目位置设立显示大屏,利用万山人大信息网站、人大公众号平台、人大代表联络站网上站等载体聚力打造“民声吧”板块,及时将收集到的代表和群众的留言、意见建议反馈给区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办理,将办理情况或答复情况第一时间在显示大屏上滚动公示。同步设立网上电子邮箱和大厅墙挂信箱,听取代表和群众事前、事中、事后的评价意见,让人民群众从监督成果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搭建“音视频专线”。每逢人代会、人大常委会等重要会议,常委会组织的视察调研、专题询问、工作评议等重大活动期间,在民主议事厅开辟“代表专访”“对话局长”通道,利用大数据开通“群众-代表-一府一委两院”“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音视频专用热线,畅通民生民声“金话筒”,直面问题不回避,主动放下架子、沉下身子、采取法子,推动系列民生问题的解决。

  交织“民声+民忧”,创新“代表+”联络活动。紧扣区人大常委会“1+3+N”工作思路(即紧扣全区高质量发展、高质量转型这一目标,围绕助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法治建设依法行使人大职权,具体落实到N项工作措施),以“代表+”联络活动开展为新时代人大工作提供动力、增添活力。一是办好“代表+高质量发展”活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提出的“四新”要求和新国发2号文件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聚焦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区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紧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深入开展“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四新四化,代表在行动”“强中心城区,代表在行动”三个主题活动,引导代表在乡村振兴、“四新”“四化”、“强中心城区”行动中履职尽责,当好建设“转型之城·美丽万山”的宣传者、践行者、代言者、监督者。二是办实“代表+为民履职”活动。围绕民意所向、民声所指、民忧集中之项,加大邀请代表和群众参加调研视察、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力度,扎实推进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修订完善《人大代表履职评定办法》和《人大代表履职管理办法》,组织代表向区人大常委会、向选区选民“双述职”活动,激发代表履职热情。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打造优质教育、优质医疗目标,加强对民生工程民生实事的监督。打造“我为人民群众代言”品牌,从提高代表建议质量、提升代表建议办理质量“双线”发力,让群众意愿得到落地落实。三是办细“代表+四个机关建设”活动。精心组织“人大讲堂”、代表在“黔”进社区学习活动,定期为代表寄送学习资料,对三届人大代表进行一轮全覆盖培训,不断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围绕打造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治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工作机关、代表机关,引导代表立足“双身份”,既当工程师,又当施工员,在敢闯敢试上探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建立健全指导乡镇(街道)人大工作制度,组织代表有序参与基层人大(工委)工作,共同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供稿:万山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刘中祥)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