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惠水县人大常委会“五个一”激发代表履职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5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今年以来,惠水县人大常委会围绕“五个一”持续完善创新代表工作机制,积极为人大代表履职构筑坚实平台,不断增强代表履职新活力。

  夯实一个基础。加强学习培训,夯实代表履职基础。把塑造学习型人大代表作为提高代表素质、促进代表履职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年初以来,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教学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方式,举办了3期县级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参训人大代表、人大干部260余人次。11个镇(街道)分别组织代表参加集中学习和外出参观活动500余人次。多形式、多渠道组织代表深入学习中央和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系统地学习《代表法》《监督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让广大代表掌握履行职务的基本内容和工作要求,熟悉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更加牢固树立代表意识,增强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设一个阵地。推进代表联络站(室)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巩固提升代表活动阵地建设。为确保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持续对11个镇(街道)代表联络站(室)进行提质升级,完善建设全县人大代表联络站(室)44个。其中:联络站12个(含县级联络站1个、镇〈街道〉联络站11个),联络室32个(含专业联络室2个)。通过试点探索,建立全县首个专业代表联络工作站——惠水县雅水大米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于6月10日正式启动运行。严格按照“六有”标准(即有场所及办公设施、有人员、有制度、有电话、有活动、有台账)和管理制度化、活动常态化、解决问题实效化总体要求,做到工作制度上墙、代表照片电话上墙、接访安排计划上墙,让代表联络站(室)有效发挥联系群众、下情上达的桥梁纽带作用。

  创新一条机制。创新“双联”工作机制,密切联系代表和群众。建立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联系委员,委员联系代表和群众的“双联”工作机制。通过常委会领导和委员定期不定期深入代表、深入群众,认真倾听基层一线的呼声和诉求,有效反映社情民意,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作风转变和代表作用有效发挥。同时让不驻会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更加全面了解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充分发挥熟悉本职工作的优势,对行业领域的现象多观察、多思考,收集和反映所在部门、行业和身边群众的意见建议。对不驻会的常委会委员,按行业特点定期要求参加各类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活动,鼓励和支持他们就近联系群众、反映社情民意,让常委会委员提出的审议意见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完善一套制度。完善代表联系选民并向选民述职制度,促进代表依法履职。出台县、镇人大代表联系选区选民活动方案,每位代表固定联系10名以上选民,按走访情况及时填写代表履职手册。要求代表在任期内至少做一次述职,将自己如何学习、人代会期间如何履行职责、闭会期间如何参加代表活动、如何推动政府工作落实和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等内容向选民作出全面系统的汇报,在保障选民知情权的同时,有效保障选民的监督权,提高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突出一个抓手。将加强代表意见建议督办作为支持代表履职、激发代表工作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抓手。实行重点意见建议由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相关领导领衔督办工作制度,充分运用“挂牌督办、分工督办、现场督办、跟踪督办”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规范办复工作程序。要求各承办单位将“见面率”作为一项重要指标,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加强与人大代表的沟通和联系,多渠道征求代表意见建议,争取代表的理解和支持,办理结果满不满意由代表说了算,进一步提高办复质量和落实力度,让人大代表在“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中增强履职的成就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文图:惠水县人大常委会 危虹)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