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喜迎二十大 奋进路上的“人大答卷”
党的十九大以来,凯里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常委会的帮助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和中央、省委、州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民主法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五年来,持之以恒坚持党的领导,政治站位全面提高
始终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决策部署,始终与市委在政治上同向、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同步。一是夯实理论武装“强基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定向,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四个意识”更加增强、“两个维护”更加坚决。二是坚持党的领导“明方向”。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落实到依法履职各方面,坚决维护市委领导地位,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始终将向党委请示报告工作当作一项重要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从根本上保证了常委会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三是强化使命担当“铸忠诚”。常委会班子成员严格履行“河(湖)长制”“林长制”“路长制”等职责,联系包保8个镇(街道)并担任正(副)指挥长,参与市委市政府相关专班14个,联系“三项服务”114个,有力推动了中央和省委、州委、市委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五年来,持之以恒贯彻法治思想,依法履职全面到位
始终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确保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确保各项工作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运行。一是宪法法律“有效执行”。严格执行拟任人员法律考试规定,贯彻落实宪法宣誓制度。坚持依照法定职责,开展执法检查16次,切实发挥“法律巡视”监督利剑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二是重大事项“慎定力行”。认真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先后围绕法制宣传教育、环境保护、年度财政预决算、规划调整等重大事项,作出决议决定39项,同时加强对决议决定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三是选举任免“依法进行”。坚持党管干部和依法任免相统一,严格任免程序,依法任免市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42人次。认真贯彻落实2021年省州关于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的部署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依法选举产生新一届市人大代表259名、镇人大代表694名,代表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普遍提高。
五年来,持之以恒拓宽履职渠道,代表工作全面突破
始终坚持代表主体地位,完善制度机制,拓宽平台载体,强化服务保障,代表工作更接地气,代表履职更具活力,代表建议更贴民意。2019年4月,全州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推进会在凯里顺利召开,为全州联络站建设提供了借鉴。一是联系群众“见实效”。健全“双联”制度,密切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代表、代表与群众的联系。建成21个代表联络站和33个代表联络室,全市86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全员进站,率先在全州实现代表联络站全覆盖。同时,建成21个网上联络站,实现了人大代表和选民群众“线上”“线下”双互动的新格局。二是代表履职“出成效”。开展代表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学习培训、向选民述职等活动2000余人次。动员组织全市86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先后开展了脱贫攻坚、抗击疫情、创文攻坚、乡村振兴等系列“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涌现出一批全国、全省、全州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三是建议办理“提质效”。按照“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的要求,扎实推动代表建议答复和落实“双满意”。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1149件,办理满意率达99%,有效解决了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五年来,持之以恒强化自身建设,履职能力全面提升
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认真落实人大机关“四个建设”,持续完善工作机制,打造过硬队伍,锤炼优良作风,切实提升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2018年,机关党总支先后荣获省、州、市三级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2019年5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到市人大机关调研,对凯里人大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一是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州委、市委有关部署要求,做到讲政治、守规矩,始终保持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在不断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中对好标、走对路。二是作风建设“主动进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坚决扛起“两个责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制度,深化警示教育和以案促改工作落实;深入贯彻落实《2022年贵州省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要点》,开展好作风建设、基层减负相关学习活动,围绕“四个机关”建设要求,持续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人大工作落实力执行力穿透力。三是基层基础“夯实到位”。设立市人大社会建设、监察和司法2个专门委员会和代表培训服务中心、预算联网技术服务中心,夯实机构和人才基础。完善常委会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强化制度执行力,不断提升人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在市委的关怀下,20余名镇(街)人大主席(工委主任)转任重要岗位。(来源:凯里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赵龙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