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黔南人大:“四个坚持”扎实推进“四个机关”建设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1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近年来,黔南州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州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以“四个坚持”主线,不断加强“四个机关”建设,奋力谱写新时代人大工作新篇章,为推动黔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人大力量。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打造更加坚定的政治机关

  一是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自觉用科学理论统揽人大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党委中心谋划人大工作,主动投入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州、生态文明建设、“四新”“四化”、贯彻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磷化工新型材料发展、都匀毛尖茶发展等工作,确保党的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三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修订完善《中共黔南州人大常委会党组议事规则》,坚持重大事项向党委请示报告,全州各级党委每年至少听取同级人大常委会党组工作汇报2至5次,及时研究人大立法、监督等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点工作,每届均召开至少一次党委人大工作会议,充分保障人大依法履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黔南州委出台加强改进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决定及意见3个,各县(市)党委共出台实施意见27个。

 

  坚持以人民民主为导向,打造更加有力的权力机关

  一是保证人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利。在换届选举工作中,黔南州各级人大严格做好选举委员会设立、选区划分、选民登记、代表候选人提名、投票选举等各环节工作,充分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行使选举权,确保换届选举工作风清气正。2021年,全州329万选民中有301万名参加投票选举,参选率达91.48%,较上届提高0.5个百分点,依法选出州、县、乡三级人大代表8885名。

  二是保障人民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注重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公共事务管理全过程,最大限度吸纳民意、汇聚民智,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黔南州在州树、州花的评选中,参加“州树”投票86507票,“州花”投票77339票,经13个月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1257条,经州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枫香树评为“州树”、刺梨花评为“州花”。

  三是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根本,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入手,着力深化改革、脱贫攻坚,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率先在全省制定《黔南州村寨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法治保障。

 

  坚持以依法履职为根基,打造更加有效的工作机关

  一是充分发挥立法主导作用。为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和法规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制定《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后评估办法(试行)》,健全完善立法专家咨询制度,形成以《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立法条例》为主导,以《黔南州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办法》《黔南州立法协商制度》等为补充的地方人大立法体系,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社会参与、专家智囊“五位一体”的科学立法工作格局进一步坚实稳固。截至目前,全州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21个,制定单行条例12部、地方性法规8部,修改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4部。

  二是全面提升监督工作实效。积极探索综合运用听取审议专项报告双测评双通过、人大常委会履职“五步工作法”、人大监督“1+N+2”监督方式等多种形式,广泛邀请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参与常委会执法检查、工作评议、专题调研、专题询问等工作,把“人民”二字贯穿人大监督全过程。聚焦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安全生产、民生福祉等领域,对国民经济运行、粮食生产、磷化工产业发展、“四化”建设中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推进等情况开展监督;对民族区域自治“一法两规定”、安全生产法、贵州省养老服务条例等开展执法检查;对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等开展专题询问。

  三是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修改完善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办法,不断健全“决议之前重调研、决议之中讲民主、决议之后抓实效”的工作机制,围绕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先后对预算调整等重大事项依法作出决议决定。四是依法做好选举任免工作。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依法任免相统一,进一步完善任免工作程序,认真执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供职报告和宪法宣誓制度,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保证党组织人事安排通过法定程序得到实现。换届以来,依法选举产生州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8名,县(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518名。

 

  坚持以服务人民为宗旨,打造更加深入的代表机关

  一是建立健全人大代表工作机制。完善代表履职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推进代表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修订完善代表视察办法、代表述职试行办法、代表联系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办法、代表联络站(室)工作办法(暂行)、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办法(试行)》等制度,建立健全“双联”工作机制,加强代表管理,规范人大代表履职行为,打造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二是建立健全线上线下履职平台。分层分级建立并完善基层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建设,依托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代表联系点,推动代表根植群众、心系群众、融入群众。截至目前,全州建成人大代表联络站(室)422个,其中代表联络站138个,代表联络室259个,代表工作室20个,行业专业代表联络站5个。同时,运用“互联网+”理念,建成全州智慧人大“1+12”信息平台,着力构建代表履职线上线下联系“零距离”的智慧载体。2022年以来,全州7075名各级人大代表线下线上开展活动4720次,接待群众28632人次,收集社情民意3625条,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1775件。

  三是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地位。扎实开展“万名代表听千案庭审”“千名代表走消防看执法”“高质量发展暨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等活动,充分发挥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代表建议充分反映人民意愿、充分保障人民权益。同时,加强代表培训,着力提升代表建议办理质效,健全重点建议由州委、州人大常委会、州政府领导线下领衔督办和一般建议意见线上交办机制,扎实做好代表建议的协调分办、精准交办、跟踪督办,确保每件建议得到有效办理,不断提升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满意率。(供稿:黔南州人大常委会 冉浪)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