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兴仁市人大常委会“真监督” 打造营商环境“真实力”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7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今年以来,兴仁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能,推动《贵州省营商环境条例》等政策法规贯彻实施,对全市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进行有效监督,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更优营商环境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兴仁市委的统一部署,召开2021年产业大招商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整顿及2022年攻坚大会,成立了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范国美、市政协主席周国辉任组长,由陈登鳌、陈勇等11名副处级领导任副组长的兴仁市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下发了《兴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营商环境工作方案(试行)》,召开兴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营商环境监督工作动员部署暨业务培训会议,设立综合协调和监督工作组,安排50名人大代表、50名政协委员作为工作监督员,由市人大副主任、市政协副主席带队分5个监督工作组,分赴全市所有营商环境指标牵头单位、责任单位、乡(镇、街道)以及各市场主体服务部门全覆盖开展营商环境监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协同作战,切实推动全市“改进作风,狠抓落实”行动走深走实。

  二是开展集中监督。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查漏补缺。市人大常委会重点对全市各级各部门诉求办理、服务企业、工作作风等优化营商环境职责履行情况和行为进行监督,通过听取乡(镇、街道)、部门主要领导对营商环境工作汇报,查阅单位在营商环境方面成立的领导小组、下发的方案等相关文件,以及工作开展台账等相关资料,全面掌握各单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动情况。实地走访企业,发放调查问卷,面对面与企业相关人员交流,让企业对各单位办事程序、办事效率、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方面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打分。重点监督市政务服务大厅各单位服务窗口、各乡(镇、街道)、市直各行政审批部门是否存在办事拖拉、工作敷衍塞责,吃、拿、卡、要,办事“推拖绕”“中梗阻”,回避问题和矛盾、上推下卸等现象。确保监在关键处、督在点子上,杜绝“走过场”,工作不留盲点、不留盲区,营商环境改善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营商环境改善监督工作在全市有力有序推进。共监督入驻政务服务窗口单位32个,市场主体服务涉及单位87个,本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监督走访市直部门单位35个、乡(镇、街道)17个,走访调查问卷企业93个,基本实现了营商环境监督工作的全覆盖。

  三是坚持跟踪问效。市人大常委会对市政府开展营商环境改善专题询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遮掩,对人大代表提出的问题给予回应,并限期整改,用好专题询问成果,对工作不力的市直部门一把手实行跟踪问责,一些履职不力的岗位正职被撤换了工作岗位,拧紧闭环链条,推动整改落地见效,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调度会,及时跟进,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帮助企业稳岗就业,为企业纾困解难,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差异化竞争提供个性化服务,在全市上下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四是激发市场活力。加强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好东西部协作、新国发2号文件等利好政策,抢抓发展机遇,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政府及有关部门搭建投融资平台,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突出问题,依法依规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后疫情的特殊时期,为企业“松绑”,让企业轻装上阵,恢复投产,开足马力,实现投产达产。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势利导,以发展新型工业化、大康养大旅游+为抓手,打好特色牌,下好先手棋,吸引有实力的企业、高端人才积极参与新型工业化、大康养大旅游+产业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供稿:黔西南州人大办公室  潘永旭 卢怀林 潘芮)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