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为优良营商环境保驾护航——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实情况专题询问侧记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3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比如,《条例》宣传不够、执行力度不够,服务质量不优、门好进事难办,审批程序多、耗时长,压责过多、检查过多、形式主义严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招工难等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是六盘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侯美传在贯彻落实《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专题询问会议上的讲话,可谓“一针见血”。

  日前,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贯彻落实《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带着“牙齿”监督!两个多小时的询问中,11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营商环境中政务环境、法治环境、融资环境等方面的“顽瘴痼疾”,向市发改委、市投资促进局、市税务局、市自然资源局等13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连番发问,整场专题询问“辣味十足”。

  

  图为12月15日,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贯彻落实《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情况开展专题询问现场。

 

  

  图为11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代云盘率队开展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贵州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行情况和新型工业化推进情况专题调研座谈会现场。

 

  聚焦短板弱项“靶向监督”

  “2021年省营商环境评估我市排名全省第4位,较2020年下滑2位。市委提出今年我市营商环境考核评估务必进入第一方阵,请问相关部门是如何围绕目标,聚焦问题短板,统筹推进这项工作的?”

  “我市在2021年营商环境评估中,政务服务指标居第5位,较2020年下滑4位。请问相关部门如何以行政审批‘三减一降’、深化五个‘通办’为抓手,持续改善提升,打造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石灿敏、雷邦元先后提出的两个问题都颇有点“火药味”。

  对此,市投资促进局、市政府服务中心负责人分别给出了答案。

  2022年,市投资促进局紧紧抓住《条例》颁布实施机遇,结合市委提出的营商环境建设目标要求,围绕评估短板和企业满意度两个关键靶向发力,明确重点任务、建章立制抓落实,聚焦企业关切、诉求化解优服务,紧盯突出问题、督促检查促整改,夯实“贵人服务”基础、提质增效创品牌,统筹全领域改革、指标优化助提升,综合施策、齐抓共管,合力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特别是在统筹全领域改革一项,该局通过企业开办7个环节“一个工作日”全免费办结,政务服务“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市县全面覆盖,登记财产实现水电气网同步过户、1日内办结,公积金“跨省通办”业务办结率100%等利企便民举措,达到了切实为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的目的。

  市政府服务中心则聚焦国发〔2022〕2号、国发〔2022〕5号文件和《条例》要求,坚定打造优质政务服务环境的决心和信心,紧盯短板指标分类施策,提高营商环境评估成绩;继续推进行政审批“三减一降”,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持续深化五个“通办”改革,提升企业群众便利度;加快推进“一网督办”平台运用,提升服务效能和企业群众满意度,努力打造优质政务服务环境,致力让越来越多的企业群众享受到优化服务改革红利。

 

  直击企业痛点“把脉问诊”

  专题询问中,常委会委员聚焦企业最关心关注的实际问题,为解决企业痛点堵点“把脉问诊”。

  有委员提出,近几年国家和省出台的惠企政策比较多,但相关部门政策推送得精准性不够,政策解读不够,一些企业不能及时了解掌握并充分应用。相关部门如何有效发挥平台作用,解决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快享的问题?

  “我市建立‘政策找企业、企业找政策’和‘政策清单’‘企业清单’的‘双找双清单’工作机制,着力解决‘政策找企业不准、企业找政策不易’等痛点问题。”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说,该局精准抓好政策解读发布,全面推进平台使用及政策兑现。今年以来,共发布政策文件65条,政策拆解总数207条,发布政策兑现事项547个,完成今年以来已出台的助企纾困政策录入、解读、发布、标签标注工作。建立市场主体库290501户,已累计注册“贵商易”平台70260户;通过“贵商易”平台对政策进行精准匹配和宣传推广,目前已有858户企业通过“贵商易”平台完成线上政策事项的申报办理,注册使用率和审批通过率均排名全省第二。此外,该局还创新抓好平台应用推广,搭建“六盘水工业产品产销平台”,着力解决供需信息不对称、交流渠道不畅通等问题;同步抓好政策宣传培训,扩大政策知晓面和影响率,确保应知尽知、应用尽用。

  为有效应对疫情条件下实体经济的下行压力,国家制定出台了针对市场主体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旨在助企纾困,稳定市场主体。相关部门如何将税费优惠政策红利及时便捷直达市场主体?有委员十分关注。

  对此,市税务局负责人表示,该局推出增值税留抵退税“12345”工作法,推动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措施落实落快落细。同时,建立团队审核、集体分析的留抵退税审核机制,建立“部门配合、专人对接、快审快办”的留抵退税快速响应机制,安排专人跟踪申报和退税进度,构建“运维直通、数据量化、监管闭环”业务运维模式,建立“涉税诉求和意见快速响应机制”。截至11月15日,全市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34.86亿元,有效缓解了市场主体资金压力。

  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调研中,有部分企业反映招募员工较困难。有委员就此提出“相关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帮助企业破解用工难题”的问题。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人说,将进一步贯彻落实《条例》,强化机制保障,并不断健全就业公共服务,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人力资源市场和零工市场建设,实现就业公共服务全覆盖、更便捷;推进六盘水“一站式”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及时开展就业失业登记及服务,主动对接各类园区、在建项目和服务业等,收集就业岗位,做好人岗匹配;深入开展“三送三提升”活动,开展各类公共专项招聘活动,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挥作用进行人岗供需对接。同时积极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逐步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实现劳动者体面劳动、全面发展,为幸福六盘水建设构建和谐的劳动环境。

  ……

  一连串发问、追问,得到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详尽答复,其中既有政策解读,也有措施陈述,更有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和承诺。

 

  紧扣目标任务“以问促果”

  “此次专题询问,调研深入、问题精准、准备充分,13个职能部门聚焦工作中的差距和短板、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焦点等11个问题接受询问,达到了深化认识、理清思路、强化措施、激发动力、形成合力的预期效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侯美传总结说。

  专题询问始于问,不止于答,更注重果。为推动询问问题整改,推动优化我市营商环境工作走深走实,侯美传围绕强化法治思维,自觉接受监督;提高政治站位,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直面突出问题,努力回应企业和群众关切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下一步,有关部门将以专询问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紧扣目标任务,对照工作职责,重点查找各部门各系统营商环境中存在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制定完善整治方案,压实整改措施,切实把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实现强化服务塑形象、优化环境促发展;牢固树立为市场主体服务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强化责任,勇于担当,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解决在贯彻《条例》工作中的短板弱项,全面优化全市营商环境,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供 稿:市人大办 杨琳 刘欧)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