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强化财经监督 管好人民的“钱袋子”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21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2022年,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常委会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对毕节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抢抓国发〔2022〕2号、国函〔2022〕65号文件重大机遇,对财经工作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召开财经委员会全体会议2次,开展财经工作专题调研6次,听取和审议财经方面专项工作报告8个,撰写审议意见、审查报告、决议13个,切实看好管好全市人民的“钱袋子”,积极助推毕节高质量发展。


严格预算管理 强化过程监督

紧扣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四个环节,开展全口径审查、全过程监管。年初召开市人民代表大会前,提前介入财政预算草案编制工作,对项目入库、申报预算、审核预算提出合理安排预算规模的要求,提高预算安排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开展会前征求意见工作,召开财经委员会会议,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市人大有关专委会意见建议,拓宽监督渠道,提升监督针对性。监督支持政府严格落实“突出保障重点,切实增强重大决策部署的财力保障;从严从实从紧编制预算,打破支出固化僵化格局;严控一般性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预算编制要求,对预算执行、重点资金使用等开展监督,召开常委会会议先后听取审议《毕节市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毕节市2021年全市和市本级财政决算(草案)及2022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毕节市2021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毕节市2022年市本级财政预算调整方案(草案)》,全面审查主要指标执行是否正常,执行中存在哪些问题,并形成书面审议意见交市人民政府研究办理。聚焦重点难点,强化经济运行监督,面对疫情等超预期突发因素的严重冲击,为及时了解经济运行态势和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议广泛征求意见等方式,对2021年计划执行、2022年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切实分析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同时,加大审议意见跟踪督办力度,确保预算审查监督取得实效,切实看好全市人民的“钱袋子”。


注重调查研究 增强监督质效

坚持全面监督与重点监督相结合,根据财政经济工作形势,选取对全市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群众关切关注的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不断增强监督质效。坚决扛起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政治责任,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各县市区对政府债务防范化解工作开展调研,组织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金融办、市直国有公司、承贷金融机构等23家单位负责人就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进行座谈,全面分析研判经济发展形势,科学论证政府债务情况,推动政府切实增强风险意识、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组织开展市级支持金沙白酒产业园建设情况和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专题调研,促进政府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建立惠企纾困“五送”活动优化营商环境等机制,不断激发发展新活力。组织开展毕节市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工作专题调研,积极提出立法意见建议,推动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工作有序开展。组织开展全市建设打造西南地区煤炭储配保供中心工作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提出意见建议,积极推动项目建设。开展走访调研企业发展情况工作,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帮助协调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深入开展疫情防控、民生实事推进等工作专题调研,充分发挥人大财经监督在推进稳经济、保民生中的积极作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推动民生实事项目顺利推进、取得实效。深入黔西、金沙等地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和知识产权立法调研,积极查摆问题、推动整改,有效推动经济秩序稳健运行。


坚持问题导向 强化国有资产监督和审计监督

加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向人大报告制度的重点内容。为全面深入了解我2021年度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的管理现状、存在问题,组成调研组开展专题调研,听取审议《毕节市2021年度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工作报告》,提出审议意见要求,市政府要提高资产管理规范化意识、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推动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加强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监督,坚持事前监督高位推进、事中监督持续发力、事后监督跟踪问效,紧盯审计未整改事项,提出审议意见问题清单交市政府办理。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强化措施,推动问题整改。

2023年,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22〕2号、国函〔2022〕65号文件精神,聚焦“两区一典范一基地”战略定位,紧扣建设示范区“1+6+1”政策措施,大力推动“市场换产业、资源换投资”战略行动,依法履职尽责、持续强化财经工作监督,为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贡献力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