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息烽县人大: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当好社情民意信息员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24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息烽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把及时掌握社情民意作为倾听百姓呼声、回应民意诉求的有效途径,进一步丰富联系内容和形式,拓宽联系渠道,不断拓展听取民声民意的广度和深度,引导代表当好社情民意信息员,努力做到让代表动起来、民意聚起来、发展快起来、民心暖起来。


建强平台,代表履职“有底气”

息烽县人大常委会把代表阵地建设作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收集社情民意的重要平台,在全县统筹布局和规范建设联络站(室),投入资金12.5万元,推进全县12个代表联络站和47个代表联络室规范运行。

“现在村里有了人大代表联络室,群众反映问题十分方便。”温泉镇天台片区人大代表陈萍说,过去温泉镇人大只有一个镇级代表联络站,平时片区的代表想开展活动,比如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组织片区代表学习,搞助力乡村振兴讨论等,经常借用村委会议室。

2022年5月,温泉镇人大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联络站(室)工作质效的实施方案》通知,将58名镇代表、18名县代表和2名市代表划为4个代表小组,并以4个代表小组为片区按照就地就近原则合理布局,确保了13个村(社区)都纳入联络室服务范围,实现了联络室服务选民的范围全覆盖、各级代表进站全覆盖,彻底解决了以往群众反馈问题慢和代表活动开展难的问题。

息烽县人大常委会在机关设置联系乡镇联络站,10乡(镇)及街道人大所在地设置联系村(居)联络站,村(居)结合群众居住较为分散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选区大小、代表人数、代表工作和居住地等因素,根据“就近方便,合理布局、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和村委会办公场所,设置代表联络室,全县形成了联络站、联络室一级抓一级、一环扣一环的管理和运行格局,实现了资源整合、设置合理、一点多用、多点合一、地域全覆盖,构建了人大代表联络站下设人大代表联络室的立体化格局,畅通了社情民意的传递渠道,打通了代表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23年以来,代表进站(室)接待选民491人次,收集问题意见建议135件次,协调处理问题65件。


关注民生,代表为民办实事

2023年1月27日,县人大代表杨德学在走访群众中发现,因供水的管道问题,导致石硐镇前丰村两个村民组70余户人家没有饮用水。为了解决群众饮水问题,他自掏腰包2200余元,往返县城购买管道配件,为群众解决了饮水问题。

杨德学经常深入村组,走访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民生需求,用心用情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当选县人大代表以来,他向有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700万元,硬化了前丰村8.5公里通组公路和10公里串户路,有效解决旧衙一、旧衙二、上坝河、对门坡、上寨、下寨等6个村民组310户1500余人的出行题;争取项目资金320余万元,修建机耕道20公里,涉及310户群众的1150余亩土地,有效解决村民耕种土地肩挑背驮的问题;争取项目资金25万元,在5个村民组安装路灯120余盏,有效解决280余户1300余人夜间出行问题;争取项目资金180万元,对91户农户房屋立面进行了改造,切实美化人居环境。

“不辱人大代表这一崇高的使命,要带着真心去为村民排忧解难。”县人大代表谭明刚为更好地听取民意,他经常走访群众,征求对党委、政府制定的政策、措施和村组工作的意见、建议,对于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新中村位置偏僻,经济基础薄弱。谭明刚带头学政策和种养殖技术,带领村民成立了息烽县富源丰果发展有限公司和茂政农业专业合作社、辉胜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谭明刚在新中村流转200余亩土地和600余亩山林,大力发展葡萄种植和林下养鸡。去年,该村种植的200余亩葡萄已全部挂果,亩产可达1千斤,收入将达200万元。新中村的村民在葡萄园务工,每天能有80至100元的收入。

鹿窝镇人大代表祝香琴为充分了解群众意见建议,倾听群众的困难和诉求,经常深入群众身边,收集社情民意。2022年以来,累计走访群众967人,为群众办理实事370余件,收集社情民意60余条。认真撰写了《关于胡广村产业养殖路硬化》《关于胡广村产业发展》等意见建议4条,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通过她的积极争取,鹿窝镇党委、政府为其协调到资金共计376万元,硬化产业路9.6公里,进一步扩宽了胡广村的产业路。为解决村民夜间出行难的问题,祝香琴积极向上争取资金20万元,在胡广村九峰山组安装路灯60盏。

在息烽县,像谭明刚、杨德学、祝香琴这样的人大代表还有很多,他们积极响应息烽县人大常委会的号召,主动深入基层,关注民生,了解社情民意,直面群众困点、疑点、难点,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促发展。


深入基层,代表行动暖民心

“代表行动的落脚点就是要惠民生、暖民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息烽县人大常委会选任联工委负责人吴学俊介绍,息烽县人大常委会突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这个主线,以各级人大代表为主体,广泛开展座谈走访、入户调研,了解群众需求,找准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进产业发展,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息烽县各级人大代表常态化参加代表联络站(室)活动,经常走村入户,围绕乡村振兴、城市“一圈两场三改”、农村“五治”、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精准了解社情民意。人大代表收集到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第一时间将信息归纳整理后,以人大工作各种渠道予以办理落实,实现“人大代表——人民群众”无缝对接。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市人大代表舒红通过打造中康猕猴桃园区,使猕猴桃成为了大洪村的支柱产业,让许多村民有了盼头,纷纷选择回村就业。在舒红的带动下,石硐镇有效促进“人才回归,资本回流”,共计引进农业经营主体57家,实现产业结构调整4.4万余亩,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近5千元增加至2022年的2.4万余元。

市人大代表丁光明通过流转村民土地600余亩,创办了贵州狮子脑农业生态园。在丁光明的带动下,息烽县流长镇宋家寨村的这片土地“苏醒”了。狮子脑农业生态园让土地告别了种植低效农作物,通过农旅融合的模式,捧热了乡村旅游,加速了村子发展步伐。以前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也纷纷回乡发展,参与园区的管理和生产,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收入也大大提升。宋家寨村的人均年收入从2016年的5000元左右增长到2022年的2万余元,昔日的荒土荒山,真正变成了让老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

代表履职的铿锵足音背后,是浓浓的为民情怀。在息烽县,忙碌在乡村振兴的一线上的人大代表还有很多,他们深入基层,听民意、聚民智、汇民力,解难题、办实事、促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一股重要力量。

2023年以来,息烽县各级人大代表在“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聚力强省会.代表作贡献”等活动中收集问题意见建议136件,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90余件。在开展代表述职评议活动中收集问题意见建议47件,协调处理问题41件。(撰稿人:李星)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