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自治县人大:“六个强化”助力人大代表融入高质量发展
2023年以来,印江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践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进一步号召和动员人大代表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伟大实践,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以“六个强化”助力人大代表融入地方立法、联系群众、预算审查、社会建设、农资保护、民族宗教工作,全面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风采,全力助推全县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
一是强化人大代表融入地方立法,提高科学立法。全面落实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原则。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建立人大代表参与“依法治印、有法治印、科学治印”的地方立法长效机制,成立一个立法领导小组,建立一个立法专家组,组建一个立法起草组,明确每个立法组都邀请各级人大代表参与立法工作。在制定立法计划上,征集各领域人大代表地方立法意见建议,吸纳适合地方立法项目的将编入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在法规起草阶段,邀请领衔提出有关地方立法议案的人大代表参与起草、调研和修订,确保地方立法科学化;在法规审议阶段,邀请各行业工作内容和业务范围与法规草案联系密切的人大代表列席会议,听取和吸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论证,确保地方立法有效性;在法规实施后,积极组织提出议案的人大代表开展法规实施情况的调研、执法检查和立法后评估及监督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构建起人大代表融入地方立法“一条龙式”的模式,诠释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对立法工作全过程参与,确保地方立法工作更加精准化和科学化。
二是强化人大代表融入联系群众,提高代表履职。充分尊重人大代表主体地位,全力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引导人大代表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构建起人大代表参与三大联系、三大培训、三大创新的履职机制,在“三大联系”上建立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每季度必须联系代表一次+分片区人大代表联系联组活动,全年组织人大代表参加专题调研、执法检查、撰写建议等,提升人大代表融入群众,察民情、惠民生,服务代表参加省市县人代会,优化乡镇(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管理,指导乡镇依法召开人代会。在“三大培训”上以县内全员培训+省外专题培训+省内调训的方式,提升人大代表新时代履职能力和业务能力,促进代表依法履职、有效履职和积极履职;在“三大创新”上以创新完善《印江自治县人大代表建议办理评价办法(试行)》+创新推动建议办理结果网上公开、人代会书面公开“双公开”体系+创新实施办理结果人大代表评价、群众评价“双评价”模式,推动“建议质量高、高质量办理”工作,着力推进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水平,提升代表服务群众认可度,助推人大代表在高质量发展中的监督员、执行员、宣传员作用。
三是强化人大代表融入预算审查,提高审查监督。按照有关规定,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前和会议期间以及闭会期间,保障人大代表履行职责和义务,全程参与计划、预算审查监督工作。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构建起人大代表参与预算、决算审查工作机制,在开展全县2022年财政决算及2023年上半年县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在自治县“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在审计整改、跟踪监督、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在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邀请县乡两级经济部门人大代表参加专题调研,为常委会对县人民政府“十四五”规划推进和落实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发挥代表职能。组织人大代表培训,增强人大代表“懂预算、会审查、善履职”的能力,促进财政预算执行监督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不断提高审查监督的针对性、实效性,确保经济运行高质量发展。
四是强化人大代表融入社会建设,提高民生监督。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社会建设领域,深化人大代表对社会建设工作的参与,促进社会建设提质增效。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建立人大代表参与“专题视察、执法检查、督办民生”的监督机制,围绕全县“县管校聘”和“强医工程”改革开展专题调研,对教育规划布局、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后勤保障和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结构建设等,接纳人大代表提出意见建议,促进全县教育和医疗资源配置持续优化,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体制一体化改革。在社会保障、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和《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镇管理条例》《印江河保护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等方面,组织相关部门人大代表参与视察、执法检查,进一步扩大代表对社会建设的参与度,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作用,促进我县人大代表把社会民生事业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助力人大代表齐心协力提升社会建设的实效性。
五是强化人大代表融入农资保护,提高综合执法。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和人大代表作用。自治县人大常委会采取邀请人大代表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的综合执法机制,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实现“四区一高地”主定位,组织人大代表对农村供水、畜禽屠宰、基本农田保护、茶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生态环境保护、“三农”工作和《贵州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印江河流域保护条例》开展专题调研、执法检查、走访、座谈等方式,依托人大代表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实施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听取人大代表对农业与环境资源建设的意见建议;在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和提升我县优良生态环境等方面,凝聚人大代表力量,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真正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全方位了解和掌握人民群众对农业农村和环境资源保护工作的意见建议,多渠道了解人民群众的呼声期盼和多层次察民情、惠民生,与代表共同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人大代表参与高质量发展综合执法的主动性和全局性。
六是强化人大代表融入民族宗教,提高有效检查。始终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广泛动员和积极号召人大代表,全面深入参与人大民族宗教领域各项工作。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建立邀请人大代表参与“专题调研、依法检查”的检查机制,有针对性地组织人大代表重点对我县民族宗教工作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民族自治地方产业、基层宗教事务治理、全县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全县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和民族区域自治“一法两规定”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和执法检查,引导人大代表自觉参与,积极作为,广泛收集意见建议,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提供参考,充分发挥好代表参谋助手、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人大代表履职的实效性;组织人大代表参加民族宗教工作会议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学习中央民族工作和全国宗教工作等重要会议精神,帮助人大代表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人大代表主动检查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