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人大:探索“联络站+”新模式,助力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荔波县人大充分发挥代表联络站(室)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窗口和主阵地作用,探索“联络站+”新模式,为荔波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贡献人大力量。
荔波县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人大代表联络站协调解决产业路和灌溉设施等产业设施
联络站+学习阵地,为荔波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凝聚合力。一是依托代表联络站(室),布设代表书屋,组织代表通过集中学习、主题宣讲、研讨交流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开设代表“云课堂”专栏,对代表履职知识点进行梳理分享,让代表随时随地学习;借助“微课堂”平台,采取“领导带头、人人登台”的方式,每月讲一堂“政治课”或“业务课”,构建代表学习交流的平台,能力素质提升的“加油站”。三是围绕人大代表履职和作用发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举办代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增强学习效果。2023年来,举办“弘扬西柏坡精神,提升人大履职能力,助力荔波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等各类培训15期,累计培训代表、工作者900余人次,推送代表云课堂80期,开展“微课堂”10期。
联络站+视察调研,为荔波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言献策。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代表主体作用,组织代表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开展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通过听、看、查、访、议等多种形式,为助力荔波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言献策。二是创新开设代表“随手拍”监督平台,动员代表将走访调研收集到的旅游发展存在问题进行反映。采取“一事一督一跟进”方式,通过“代表随手拍、部门马上办、人大持续督”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实现代表履职全天候、人大监督实时化、服务群众零距离,为荔波旅游发展贡献人大力量。三是构建以代表联络站与文旅融合相结合的示范点,围绕人大代表联络站与“农、文、体、旅”融合发展等重点开展代表活动,组建专家代表智库,以专业视角、专题方式为促进荔波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2023年来,组织开展“文化传承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主题活动5次,提出“发展荔波夜经济留住游客”“把瑶山瑶族乡原王蒙大桥改造为具有民族特色的‘风雨桥’”等意见建议30余条。
荔波县人大代表莫永坤为群众开展产业技术培训服务
联络站+产业发展,为荔波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示范带动。一是发挥桥梁作用。组建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代表联络站,将农业行业专家、涉及部门企业代表“请进站”履职,按照“聚合专业力量,赋能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原则,聚集农业产业短板弱项,精准发力,积极助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输送技术上门。在代表联络站建立“点对点、一对一”专业化指导小组,定期联系组织农技员深入田间地头,为特色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为种养户提供切实可行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深受各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三是发挥模范作用,示范引领群众发展多样化乡村旅游,推进特色产业富民、完善基础设施、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旅游产业从助脱贫到富民增收、农村面貌从整洁到生态宜居转变。2023年来,采取行业专家代表授课、实操演练等方式,围绕农业机械化、种养殖业、乡村旅游等项目为种养殖户、周边农户开展农业技能培训60余人次。提出“加快对全县产业整体规划布局”“完善销售渠道促进农副产品销售”等意见建议12条。(供稿:荔波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赵津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