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深化和拓展代表工作 以高质量代表工作助力高质量发展——毕节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代表工作综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这一重要论述对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更好依法履职提出重要部署和要求。
2023年,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代表工作,以“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为抓手,不断完善代表工作机制,激发代表履职活力,丰富代表履职形式,以高质量代表工作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年10月24日,毕节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座谈会
聚焦“一个主题”,凝聚代表工作合力
印发《毕节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开展“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工作方案》,按照“坚持五个强化,发挥五大作用”的思路,全面构建“三级人大联动、五级代表参与”的工作格局,凝聚起全市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组织引导全市1.9万名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主战场,勇当政策宣传先锋、为民办事先锋、民情传递先锋、依法履职先锋,组织代表围绕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基层治理等开展履职,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人大力量、彰显代表担当。
抓实“两个强化”,提升代表履职水平
——强化代表履职平台建设。示范创建人大代表联络站44个、人大代表联络室45个和专业(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8个。同时,进一步规范代表履职平台建设和运行,整合和规范建设代表联络站280个、代表联络室1487个、代表网上联络站280个,扎实建好民心之桥、民意之桥,不断完善代表履职载体,拓展代表联系群众的渠道和途径,让代表履职有阵地、有保障、有抓手。引导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进站入室履职,积极开展学习培训、宣传宣讲、接待群众等,不断丰富代表在闭会期间的履职活动,切实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见。一年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通过示范创建代表联络站(室)开展代表活动1238次、接待群众8087人次,收集社情民意3235条、办结3132条,办结率达96.82%。
——强化代表履职能力建设。始终坚持把发挥代表作用,助推高质量发展作为代表培训的必修课程,根据代表履职需求,精心挑选课程,针对怎么当好代表、如何反映民情民意、如何撰写议案建议、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何推动基层治理取得实效等进行培训。一年来,争取广州市对口帮扶毕节市东西部协作资金,对接浙江大学、厦门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高校,举办5期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市人大代表260人次,推荐102名各级人大代表参加省人大常委会举办的代表培训班,着力促进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图片2023年9月7日至8日,毕节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毕节市省十四届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
做到“三个到位”,保障代表活动开展
——资金保障到位。按时足额划拨代表活动经费,用于市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集中视察、代表小组活动,以及对无固定工资收入的代表在参加活动时进行误工补贴等。同时,下拨代表联络站(室)示范建设经费54万元,用于各县(自治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人大工委)代表联络站示范建设,保障代表活动开展,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活动经费保障。
——活动组织到位。紧紧围绕省委、市委有关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聚焦人民群众热点难点问题,组织省、市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引导代表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及时分析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紧扣“两区一典范一基地”战略定位和毕节市“1+6+1”政策措施,聚焦推动绿色发展要求,组织代表深入开展专题调研,以点带面了解毕节市近年来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建议,积极发挥代表作用为毕节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区贡献力量。围绕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法院、检察院公正司法情况组织代表开展集中视察。根据调研和视察情况以及代表们的发言,认真撰写调研视察报告,梳理形成意见建议37条交有关部门办理,推动调研视察成果及时转化为发展成效。
——宣传培树到位。在毕节市人大代表履职平台微信公众号设立“代表风采”专栏,积极对接有关新闻媒体、报刊杂志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宣传代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同时,深化先进典型代表培树,甄选全市94名各级人大代表作为培树对象,组织开展专题研修班培训,切实提升代表履职水平,并不定期对培树代表进行走访,密切与代表的交流联系,促进代表在助推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
落实“三项举措”,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持续推动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落地落实。扎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市级专项资金建议的审核和督办,统筹各县(自治县、市、区)持续设立专项资金,增强资金辐射效应,着力解决代表建议中涉及群众期盼、急需解决又无项目支撑的民生微实事,推动代表意见建议办理从“纸上”落到“地上”。一年来,市级专项资金办理31个代表建议,使用资金994.04万元,惠及群众9.1万余人。县级专项资金办理代表建议148个,通过市县联动,补齐一批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短板,切实以小创新彰显大作为、以小资金赢得大民心。
——持续推动“三联三促”走深走实。持续深化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市人大代表、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及常委会工作机构联系市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通过“三联三促”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做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2023年,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市人大代表523人次,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联系市人大代表108人次,市人大代表采取接访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联系群众27328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463条,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561个。
——持续推动代表建议办理见行见效。始终把办好代表议案建议作为回应民生诉求、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紧扣“代表机关”工作定位,突出代表议案建议办理主线,围绕“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的要求,召开代表建议办理交办会,创新代表议案建议交办制度、联动督办制度、办理情况通报制度,有力推动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得到高质量办理,推动解决代表议案建议办理“重答复、轻落实”的问题,真正让代表建议办理“花开有果”“掷地有声”,推动群众“急难愁盼”民生实事得到解决,切实把办理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文/市人大选任联委办公室 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