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七星关区人大常委会:“三项机制”助力乡镇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乡镇人大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民主法治建设的关键一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夯实基层人大履职根基,七星关区人大常委会建立分片指导、培训和奖惩问责“三项机制”, 推动乡镇人大系统依法履行人大职能、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乡镇人大工作旧貌换新颜。
建立分片指导机制,进一步明确履职要点。常委会连续3年出台班子成员分片交叉监督指导乡镇(街道)人大工作方案,明确常委会班子成员一个季度至少到联系乡镇(街道)指导一次工作,进一步加强区人大常委会对乡镇人大工作的指导督促力度和对街道人大工作的领导。分片督导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和紧扣常委会“12356”工作思路、“五联五强”一体推进工作机制等落实情况展开。通过建好工作指导清单,督导组为乡镇人大工作开展压实任务、提供指导。截至目前,常委会已开展督导工作120余批次,推动乡镇人大主席团依法履职见成效。
建立分片培训机制,进一步夯实理论根基。在对人大主席(秘书、联络员)每年开展1至2次全区化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常委会建立由班子成员分片培训乡镇人大干部机制,聚焦人大干部短板弱项,缺什么补什么,常态化精细化开展培训工作,拓宽乡镇人大干部学习途径,使乡镇人大干部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营造学理论、助落实的良好氛围,不断夯实基层人大干部理论根基。截至目前,常委会已组织开展理论法规、代表选举、阵地建设、述职评议等专题业务培训260余批次,助力乡镇人大依法履职、规范履职。
建立奖惩问责机制,进一步激发履职动力。常委会坚持把实干、实绩作为评判标准,强化落实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扎实推动区委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呈现出以强作风促落实、以实干求实效的生动局面。 根据《贵州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条例》有关规定,常委会综合利用好批评、处分等职权,给乡镇人大干部传导压力,同步建立优秀代表表彰奖励等有关制度,激活乡镇人大干部工作动力。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乡镇人大主席,常委会积极向组织人事部门推荐提拔使用,不断激发乡镇(街道)人大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活力。2024年,已推动优化调整乡镇人大主席3名、提拔重用人大主席2名,奖惩问责机制切实发挥作用,营造了“干多干少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的良好氛围。
目前,全区39个乡镇人大主席团已标准化建设代表联络站39个、代表联络室376个,建立完善主席团、代表履职制度和活动制度,代表履职活动逾加丰富多彩,代表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法定职能得到有效履行,代表述职、代表评议、走访选民等活动开展有声有色,乡镇人大基础性作用不断发挥。(供稿:七星关区人大办 陈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