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立良法夯实发展之基 高质量助推市域之治——毕节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立法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22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2023年,毕节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对毕节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跟党中央、省委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紧扣国发〔2022〕2号和国函〔2022〕65号文件精神,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锚定“两区一典范一基地”战略定位,围绕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目标,坚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着力推动地方立法、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备案审查等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毕节实践新篇章提供强有力法治保障。


坚持“三心”模式,全链条推进地方立法工作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组织关心、匠人用心、群众热心”的“三心”模式,全链条推进地方立法工作,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坚持党管立法,坚定政治方向。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立法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研究确定立法项目,落实党委立法建议,努力实现立法决策与改革发展决策相衔接,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在编制立法计划以及法规审议和制定前,将主要制度建设、重大利益调整、重要立法事项及时主动向市委报告,不折不扣把党的意图贯彻到立法工作中。

注重质效提升,推进重点立法。聚焦绿色发展、城乡管理、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以“小切口”“小快灵”为导向,增强立法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精准度。制定《毕节市院前医疗急救条例》,以法治力量为畅通院前医疗急救“生命通道”保驾护航;制定《毕节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为餐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提供法治遵循;制定《毕节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为规范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制定《毕节市多元化解纠纷条例》,引领推动形成合理衔接、协调联动的多元化解纠纷格局;开展“毕节市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立法调研,为建设新时代体育强市探索法治保障路径。在全省地方立法工作交流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就推进重点领域立法的经验做法作交流发言。

健全工作制度,推动法规实施。加强和改进地方性法规实施工作,坚持立法与法规实施并重,着力解决法治建设中“重立法、轻实施”问题,打通地方立法落地“最后一公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毕节市地方性法规实施情况报告制度》,经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审议通过,报请市委印发实施。完成《毕节市院前医疗急救条例》《毕节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毕节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毕节市多元化解纠纷条例》的立法综述、立法解读起草和召开条例贯彻实施会议工作,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宣传解读,让地方性法规贯彻实施更有深度和广度。

拓展调研深度,提升工作质效。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开展立法调研,不断完善立法工作格局,提高立法质量,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立法工作高质量开展的实际成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上报的《毕节基层立法联系点关于易地扶贫搬迁“三块地”资源盘活利用情况调研报告》《毕节市粮食安全保障工作情况报告》等3篇材料,获《法制工作简报》刊载。

发出基层声音,讲好立法故事。注重立法普法工作一体推进、相互促进、整体提升,推进全民守法,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亲临毕节考察指导,充分肯定毕节立法、基层联系点工作取得的成效。《毕节:构建“三心”模式全链条推进地方立法工作》获《中国人大》杂志刊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毕节基层立法联系点传递基层声音 把立法“直通车”开进群众心里》等多篇文章获贵州日报刊登。


连“天线”接“地气”,全方位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按照“五强化五促进”(强化组织领导,促进工作合力增强;强化要素保障,促进履职能力提升;强化制度建设,促进流程管理规范;强化融合发展,促进民意广泛收集;强化“立普”结合,促进法治环境优化)工作机制安排,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直通车”、民意“连心桥”功能和作用,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品牌效应持续“升温”。

广泛征求意见,提高建议质量。通过座谈调研、书面征求意见、专家论证等方式,先后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强制执行法》等7部法律草案开展意见征询工作,上报修改意见建议181条,积极为国家立法贡献“毕节智慧”。

强化联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对接汇报,定期做好与市级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交流沟通,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高质量发展。组织召开全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经验交流会,开展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履职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提质增效。

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举办基层立法联系点履职培训班,学员包含各基层立法联系点、市县人大干部,有力提高干部队伍履职能力。着力推进德溪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提质改造,打造法治文化广场1个,生动形象讲述立法故事,努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注重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数字化建设、信息化运用,为9个基层立法联系点配备信息平台,群众可通过该平台查阅国家法律法规数据库,对法律法规草案提出意见建议,极大方便群众参与立法,积极形成多渠道、立体式征求意见工作格局。毕节市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成为《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五年工作回顾》中唯一点赞的地方,指出“这是我国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的一个缩影”,工作成效得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贵州电视台播出;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交流会上,市人大常委会作了交流发言。


维护法治统一,精心打造备案审查高质效样板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遵循“以上带下、上下联动、整体发力”的工作方式,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制度的决定》,开展备案审查履职能力提升培训,深入推进规范性文件管理和备案审查工作规范化、信息化开展,不断提升备案审查工作能力水平。推动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数据库建设,归集整理入库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852件,实现智慧化管理、资源化集成、制度化规范,以数字化引擎赋能法治毕节示范建设。强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对市人民政府、县级人大常委会报送备案的63件规范性文件开展合法性、适当性审查,严格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推动宪法法律法规深入人心、有效贯彻执行,切实维护法治统一。备案审查工作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省人大常委会好评,在贵州省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建设工作总结部署会上,市人大常委会作了交流发言。


抓“特色”亮“品牌”,全力助推法治毕节示范创建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聚焦主业主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科学民主依法立法,探索创新地方立法模式,深化打造民主立法阵地,扎实推进重点领域立法,持续推动法律法规有效实施,精心打造备案审查工作高质效样板,专题召开贯彻实施宪法座谈会,开展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普法进村社等系列活动,全力助推法治毕节示范创建取得新成效,有效提升市域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全省组织召开的法治毕节示范创建工作推进会上,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作了交流发言。

勇毅不畏山海远,携手一起向未来。新的征程开始扬帆,新的航行开始起锚。市人大常委会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三心”模式,全链条推进地方立法工作,充分发挥“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民意“直通车”作用,全力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按照市委“形成特色品牌,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持续推进地方立法工作高质量开展,为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文/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办公室  喻智)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