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黔东南州人大 “四个深化”监督 赋能全州中药材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05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近年来,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通过持续开展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苗医药侗医药发展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有效实现以监督赋能全州中药材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州乡村振兴。



一是深化对中药材选育的监督。通过监督“鼓励制药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创新和提升苗侗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以及“指导、帮助苗侗医药企业或个人申请专利,申报地理标志产品”等条列内容,围绕“苗侗山珍”品牌效应,建成一批良种繁育基地,持续提升中药材领域优质品牌的影响力。“黔太子参1号”成为贵州省审定的首个中药材品种,施秉太子参、头花蓼,剑河钩藤、雷山乌杆天麻、黎平茯苓、榕江葛根、黄平白及、凯里生姜等9个中药材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镇远天麻品种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认证,“苗医药”、“侗医药”“从江瑶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培育了“闲草堂”、“世章天麻”、“黔康源”等企业自主品牌50余个。

二是深化对中药材基地建设的监督。通过监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苗侗医药发展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中药村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基地建设”等条例内容,形成了“三带三区”发展格局,即以施秉、黄平为中心的太子参产业带,以剑河、锦屏、从江为中心的钩藤产业带,以黎平、剑河为中心的茯苓产业带,以岑巩、黄平、台江为中心的黄精产业区,以从江、雷山、剑河为中心的淫羊藿产区,以雷山、黎平、镇远为中心的天麻产业区。推动全州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134.9万亩,年总产值为66.4亿元,其种植面积、产量在全省排名第三,产值全省排名第一。



三是深化对中药材技术推广的监督。通过监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辖区内的苗侗医药传统资源管理,制定传统医药知识、技术、药材资源的保护、科技合作以及利益分配等管理办法”条例内容,结合道地中药材立法调研,助推全州中药材种植技术标准化。该州制定的《太子参种子种根》和《太子参种植技术规范》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评审成为国家标准,是贵州省首个成为国家标准的中药材品种,先后还制定了《剑河钩藤生产技术规程》《黎平茯苓生产技术规程》等贵州省地方标准和《雷山乌杆天麻林下种植技术规程》《三叶木通绿色栽培技术规程》等黔东南州地方标准,为大力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提供技术保障。

四是深化对中药材交易平台的监督。通过监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苗侗医药市场的日常监督和检查,依法规范苗侗医药市场秩序”等条例内容的落实,逐步形成了按照“基地龙头化、生产标准化、加工规范化、销售市场化”的思路,将药旅、药养、药文深度融合,持续巩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目前,全州初步建成省级中药材园区5个,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建成中药材产地交易市场3个,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的经营主体达918家,累计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发展13.44万户48.81万人,带动脱贫户2.22万户7.92万人。(来源:州人大农业与农村委:邱著)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