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市定新乡:积极发挥人大作用 精准对接民生需求
吃过午饭,黔西市定新乡新山村村民龙光近打开水龙头,自来水管里的清水哗哗流了出来,龙光近拿起水槽里的盘子冲洗了起来,不一会儿,盘子被洗得干干净净。
“现在的水不仅没停过,还冲力很大呢。”龙光近高兴地说。
新山村部分村民的生活用水来自该村大水沟水源点,水源点的蓄水池为2013年由村民自筹资金修建,因条件有限,水池使用空心水泥砖砌成。
2023年,使用了十年的水池因材料老化年久失修等原因,出现了漏水情况,水池无法正常蓄水,村民们的用水就成了问题。
新山村属定新乡较为偏远的山村,山高坡陡,石漠化导致土壤涵水性差,种植和养殖是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除生活用水外,村民生产用水需求量也大。保障生产生活用水,当地群众呼声很高。
“虽然停水的时候政府给大家送了水,但还是没有自来水用着方便。”停水带来的不便,龙光近感触很深。
群众在定新乡人大代表联络站里反映情况
2023年,定新乡黔西市级人大代表彭光亮了解到了新山村用水困难的情况后,多次到村里走访调研,听取群众意见,形成代表建议。在黔西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彭光亮提出了《关于定新乡新山村蓄水池翻修的建议》。建议提出后,引起了黔西人大及有关部门的关注,黔西市水务局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现场调查,经技术人员现场踏勘研判,在充分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对原水池实施拆除重建。项目的实施获得了黔西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25万元支持。2023年3月,新山村水池拆除重修项目拉开帷幕,经过为期3个月的施工,曾经的老旧水池焕然一新。
新山村大水沟水源点,新修的水池不时传出流水的声音,水池围墙上的“黔西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简介”公示牌格外显眼。水池重建了,村里八十余户村民的用水问题得到了解决。
再次用上了稳定的自来水,村民们为暖心的民生工程竖起了大拇指。
听民意,解民忧。长期以来,定新乡人大密切联系群众,倾听民情民意,积极搭建多样化的沟通平台,广泛收集民众在生活生产、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的诉求与期望。代表们认真记录每一条意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推动解决群众所需。
定新乡人大主席先凯介绍,目前,乡里有乡级人大代表56名、黔西市人大代表8名、毕节市人大代表1名。乡人大通过接待好群众,开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等举措,履行人大职责,聚焦民生发展,回应群众呼声。
修缮后的青杠村庆丰组通组路
在定新乡青杠村庆丰组,一条崭新的通组路蜿蜒在林间,道路上,不时穿梭着往来车辆,86岁的村民文远游在路上悠闲散步。
“路修好了,我们腿脚不便的老人都可以出来散散步了。”老人家乐呵呵地说,这条道路未修缮之前,担心行走绊倒等情况发生,都不会游太远。
此前,青杠村庆丰组的通组路因年久失修路面破损严重,路基下沉塌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无法保证过往车辆及行人安全,群众生产生活极为不便。
2023年毕节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定新乡毕节市级人大代表陈明经过深入走访调研,了解详情后便拟写了《关于黔西市定新乡青杠村庆丰组通组路提质改造的建议》并逐级进行了上报,希望问题得到关注并推进解决。这一建议受到毕节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关注,批复37.59万元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帮助青杠村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
今年10月17日,青杠村庆丰组通组路项目完成并进行乡级验收,长1000米、宽3.5米的通组路,解决了庆丰组48户324人出行难的问题,改善了当地农产品的流通渠道。
悠悠民生事,枝叶总关情。先凯介绍,2022年以来,定新乡积极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申报各级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先后三次得到毕节市、黔西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75.59万元,共实施民生项目3个,累计受益群众217户1073人。
为了把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办好办实,定新乡人大代表积极做好跟踪督办工作,针对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及时进行督促指导,规范资金安全使用,保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未来,我们将持续发挥基层人大作用,积极组织代表深入乡村,精准收集群众在各领域诉求,定期开展培训与交流,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完善履职监督机制,以更专业姿态回应群众关切,为乡村全面振兴筑牢根基,书写基层人大工作新篇章。”先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