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锦屏县平秋镇人大代表联络站:一针一线总关情 人大代表牵手群众走上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31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近年来,锦屏县平秋镇积极打造“让妈妈回家创业基地”,充分利用当地侗族文化优势鼓励外出妇女返乡创业,实现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这批货要得急,大家辛苦点,争取早点完成。”

“好,那我们中午带饭来吃,不要紧的家里事也放一放,大家一起加油把这批货做完。”

……


(图为九寨侗族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绣娘们正在加工产品)


这是黔东南州锦屏县九寨侗族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车间里“绣娘们”的忙碌画面。公司负责人、平秋村党支部副书记、平秋镇人大代表罗根仙一边组织10余名工人“赶货”,一边忙碌接听订单电话。当问及公司发展前景,她不由感慨,她说,以前为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平秋村青壮年夫妇都外出务工,只留老人驻守乡土照顾小孩,造成亲情割裂,留下很多社会问题。作为国家非遗--平秋盘轴滚边绣的传承人、“名绣娘”,也是一名群众推选的基层人大代表,她一直在思考找出一条发展路子,她明白,民族刺绣形不成产业,再好的工艺也是摆设,于是她组织侗族刺绣爱好者,成立了锦屏县九寨侗族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让刺绣产品变成致富产品,设计的刺绣旗袍、箱包等作品获县总工会“劳动美”一等奖,获州妇联创新设计“二等奖”,尝到了思路创新带来经济效益的甜头。于是,发起了“让妈妈回家创业”的号召,只需一针一线,家门口也能挣钱。

平秋村村里“进厂”的村民范芳秀说“以前总担心外出务工离家远,现在好了,村里有我们自己的合作社,与公司合作订单稳定,产品不愁销路,这样既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又可以在家照顾小孩,真是一举两得。”

在公司里已经干了一年多,今年73岁身体硬朗的张爱金说“现在村里有这个厂,我每天都来干点活,一天下来还能有60多块的收入,比我以前卖菜强多了。”

在罗根仙的组织带动下,锦屏县九寨侗族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像张爱金这样年龄“60+”的员工还有不少,她们会刺绣、会染侗布,用自己的勤劳撑起生活的一片天。村里“进厂”的稳定收入让她们对生活满怀憧憬,脸上每天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罗根仙介绍:公司成立的初衷是带动妇女群众创业就业增加收入,让她们在照顾家庭的同时能够发挥自己所长,在建设幸福小家的同时能实现自身更多价值。

她说“我们合作社除了承接刺绣订单,还有其他手工艺品订单。特别是羊毛毡手工艺品,制作过程简单易学,男女老少都可以操作,公司负责提供样式和材料,‘一对一’培训后就可以‘上岗’。大家可以选择在车间工作或者回家制作,工作自由灵活。”


(图为九寨侗族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第二生产车间)


“我们公司以刺绣为主,没有刺绣订单的时候就会接一些外来的手工订单,做毛毡玩偶和缝制玩偶衣服这些,现在是一年四季订单不断,保证大家都有活干。”

“我们还在不停地找新的路子,比如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把我们的刺绣作品更好地卖出去。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对接更多适合我们做的订单,通过增加订单量来提高大家的收入。”

“我们还有‘计件结算+回家加工’的工作方式……”问起公司目前的发展,罗根仙侃侃而谈。

目前,锦屏县九寨侗族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旗下有侗族刺绣加工作坊4家、侗族刺绣专卖店2家、电商服务站1家。公司积极与外商对接销售订单,近年来每年承接订单20余笔80余万件产品,利润增收1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0余万元,直接带动周边200余名妇女家门口创业就业。

今年4月,平秋村还开展了侗汉“双语”普法活动。罗根仙带领村里妇女一起传唱“国家为民服务好,男女老少要学法,知法守法诚信好,法治社会乐逍遥。”的侗歌,为普法工作走进村寨带来了生动案例。


(图为平秋村普法宣传员开展普法活动现场)


除此之外,罗根仙坚持在“党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积极反映、提出建议、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建成旅游公厕3座,入户自来水改造544户,建成968平方米的刺绣楼。组织开展刺绣培训、积极制定村规民约、改善环境、整治不良风俗,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赚的方式推进乡村治理、助力基层高质量发展。

锦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广说:代表罗根仙扎根基层开展工作,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积极履职,建言献策,是基层人大代表的表率。

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秘书长高俊华对基层人大代表罗根仙的履职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基层人大代表们应紧密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积极履职尽责,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的担当和风采。是他们的努力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来源: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万雨)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