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人大:“三围绕三强化”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贵州省开展“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的第三年。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坚决落实省人大常委会部署要求,牢牢把握“伟大转折地”历史地位和“省域副中心”战略定位,始终聚焦主题、依靠主体,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完善工作举措、丰富实践形式,以“三围绕三强化”汇聚高质量发展合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遵义篇章贡献人大力量。
围绕中心大局强化履职融合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彰显新作为
紧扣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切实把工作重点聚焦到高质量发展上来,促进活动开展与依法履职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人大“四个作用”,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着力以高质量人大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突出法治保障。加强立法统筹,建立立法项目库,出台管理办法,公开征集立法项目100余个。聚焦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制定实施城镇燃气安全管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等条例,正在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养老服务等立法。始终把代表参与贯穿立法各环节全过程,努力让每部法规都满载民意、回应民盼。去年以来,多形式征求代表和群众立法建议700余条,吸收采纳80余条。
二是突出监督推动。聚焦经济运行、生态环保、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统筹打好监督“组合拳”,抓住突出问题强化跟踪监督,以有力监督破难题、促发展、惠民生。创新设立财经、工业、农业、环保等12个专业代表小组,充分发挥专业、行业代表作用,切实增强监督针对性、实效性。去年以来,市县两级人大组织代表参与各类监督活动900余人次,提出意见建议400余条。
三是突出调研助力。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履职基本功,聚焦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深入开展调研,找症结、提建议、助决策。去年以来,围绕酒旅融合发展、林下经济发展、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工作,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查实情、问实效、谋实招,形成多篇高质量调研报告,既为市委推进有关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又为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有关报告提供重要支撑。
四是突出建议转化。完善代表建议提出、审核、交办、督办、反馈、评价“全链条”,健全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专门委员会重点督办、代表参与督办机制,跟踪推动代表好建议有效转化为发展新动能和群众获得感,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今年聚焦事关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遴选黔北现代物流新城无水港建设等21件代表建议进行重点督办,对支持白酒产业发展等重点建议办理情况开展“回头看”,建议办理更有力度、更具质效,该做法被中国人大网、人民代表报等媒体予以关注报道。
围绕双岗建功强化履职担当
在助力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风采
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紧扣省人大常委会今年活动安排,组织代表立足代表岗位和本职岗位,持续发挥“五个带头”作用(带头推动决策落实、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带头联系服务群众、带头传承红色基因、带头践行示范引领),着力以高质量代表履职助力高质量发展。
一是积极助推发展转型升级。聚焦省域副中心建设、打造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桥头堡”,各级代表站位全局、服务大局,主动参与“五库联动”项目谋划,踊跃建言“十五五”规划编制,认真落实“四新”“四化”、“三个大抓”、“富矿精开”等决策部署,多方位助力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省人大代表周锋带领遵义铝业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数智转型、绿色发展,努力推动企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三量齐升”。省人大代表朱国军致力推动贵州珍酒提质扩能,一步一步把产能规模做到全省白酒企业前三。
二是积极助推营商环境优化。聚焦打造全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紧盯企业和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组织代表上下联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参与优化营商环境报告审议、政务服务一体化集中视察、法院生效法律文书履行和涉企行政诉讼专题调研等活动,多维度助力建设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赤水市围绕中小企业发展,连续三年开展专题调研,持续推动破解融资难题。
三是积极助推兴业强县富民。聚焦“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围绕酱香白酒、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基础材料等特色主导产业培育,组织代表连续开展重大项目建设集中视察,参与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生产环境保护条例执法检查、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系列政策措施落实专题调研和“一县一策”制定、“十件民生实事”监督等活动,多形式助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壮大。播州区引导卓豪农业与涉农代表双向奔赴,实现代表高质量履职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双向赋能。
四是积极助推文化传承保护。聚焦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围绕特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组织代表持续听取审议文旅融合发展情况报告,参与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条例制定、文物保护利用专题调研、红色主题宣讲等活动,多举措助力擦亮“红色圣地·醉美遵义”文旅品牌。市人大代表张仙扎根遵义会议会址所在社区,去年以来义务开讲“微党课”83场,助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市人大代表何开松深耕苟坝红色资源,统筹推进苟坝现场教学基地与花茂乡愁集市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
围绕上下联动强化履职保障
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上凝聚新合力
坚持“一年一方案”“一年一交流”,结合“四个机关”建设,努力为活动开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保障,持续巩固“三级人大联动、五级代表参与、N个载体赋能”的良好格局,着力以高质量联动协同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是抓实学习培训强能力。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习培训的开班第一课,把代表法作为学习培训的必修课,统筹开展政治理论、宪法法律、党规党纪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注重整合资源、集聚力量,构建常态化规范化代表履职培训体系,通过市级示范、县级轮训、乡镇常抓,不断提高代表政治站位、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活动以来,全市各级人大组织培训班458期,实现代表履职培训全覆盖。
二是抓实联系引导增动力。认真落实常委会联系市人大代表办法,制定出台市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20条措施,推进实施计划、预算、环保等专项工作联系代表机制,指导基层人大强化“两个联系”,引导各级代表当好“连心桥”,最大限度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去年以来,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基层市人大代表320余人次,各级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5.4万人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4000余个。
三是抓实平台运用聚合力。注重线上与线下联动,持续发挥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代表建议办理系统作用,积极推进代表联络站、立法联系点提档升级,鼓励基层不断深化拓展实践载体,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播州区围绕辣椒全产业链探索“区级专业代表联络站+乡镇专业代表小组”模式,汇川区推进社区党群服务站、代表联络室、立法联系点“站点融合、综合履职”,赤水市试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让代表履职更专业、更便捷、更有效。
四是抓实机制建设提效力。持续推进常委会及机关制度“废改立”,修订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制定实施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和改进执法检查代表视察专题调研工作制度。健全全市人大“一盘棋”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在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等方面同向发力、同题共答,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地方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