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人大:“三联三建”激活党建新动能
今年以来,黎平县人大以“三联三建”特色载体为抓手,深入开展党支部“争先创优”活动,有力推动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为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注入了强劲的人大动力。
联退休党员,共建“薪火相传连心桥”。为传承人大优良传统,激发队伍内生动力,县人大机关创新建立“薪火相传连心桥”机制。一是建立全员结对制度,确保每位在职党员固定联系1至2名退休党员,形成常态化联系纽带。二是丰富联系形式,通过定期上门走访、线上常态互动、精准“送学上门”等方式,既加强思想沟通,传递组织温暖,也体现生活关怀,解决实际困难。三是搭建传承平台,常态化开展“老党员讲传统”“经验分享会”等活动,年均不少于4次,请老同志讲述人大历史、分享履职经验、传授工作方法,使年轻干部在潜移默化中继承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一心为民的履职情怀。
联社区支部,共建“乡村振兴致富路”。聚焦服务中心任务,县人大办党总支将党建触角延伸至基层一线,与高屯街道八舟社区(州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党支部结对,共筑“乡村振兴致富路”。一是建立联动机制,实行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判发展难题,共商振兴举措,确保帮扶精准、施策有力。二是推动资源共享,高效整合人大机关的政策、信息、智力优势与社区的区位、资源、产业基础,合力共建发展项目。三是聚焦产业赋能,精准助力社区培育1至2个特色优势产业,发展1至2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社区集体经济年度收入增长10%以上。
联基层代表,共建“基层治理和美家园”。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县人大机关建立“基层治理和美家园”联系机制。一是健全联系网络,要求机关党员人大代表每人固定联系3至5名农村基层人大代表,确保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渠道畅通。二是深化联合履职,通过定期组织联合走访调研、广泛征集民意诉求,将联系点变成社情民意的“采集站”和矛盾纠纷的“调解室”,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0%以上,切实维护基层和谐稳定。三是助力治理升级,积极协助所联系村完善村规民约、健全治理制度、培育公益性服务性社会组织,引导基层治理向法治化、精细化方向迈进。
黎平县人大通过“三联三建”的创新实践,实现党建工作与人大履职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激活机关党建的“一池春水”,探索出一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