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贵州省工委的建立及党组织的发展
重温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今天我们介绍中共贵州省工委的建立及党组织的发展。
1934年6月,从毕节转移到贵阳开展革命活动的林青、秦天真等与在黔军中开展兵运工作的邓止戈等商议,由林青、邓止戈、秦天真等9人于1934年9月组成贵州省革命工作委员会,亦称“九人工委”。这是一个以党员为核心,有党内外人士结合的革命组织,主要任务是:寻找党的上级组织,发展革命力量,指导全省的革命活动。“九人工委”的成员分别在军队和地方开展活动,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培养进步青年,动员和组织革命力量。
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占领遵义后,林青赶赴遵义,见到了早年同被关押在上海监狱的战友吴亮平,吴亮平此时担任红三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经吴亮平介绍,林青向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罗迈(李维汉)汇报了贵州地下党的组织和工作情况,同党中央取得了联系,罗迈代表中共中央承认了贵州地下党组织并批准建立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简称省工委),由林青、邓止戈、秦天真组成,林青任书记兼遵义县委书记。
中共贵州省工委建立后,根据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进一步发展党的组织,壮大进步力量,先后在贵阳、遵义、毕节、安顺、凯里等地建立县委、县工委、直属支部和直属小组。此外,在省内的一些县、乡建立了党的支部,开展党员活动。为了抓好武装斗争,省工委根据中央指示,建立了军事领导小组,在安顺、黔东南一带积极开展兵运工作,组织游击武装,在艰苦的革命岁月里,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为了实行蒋介石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贵州国民党省党部实行残酷的白色恐怖,镇压人民的革命活动。1935年7月19日,省工委领导林青、刘茂隆和党员李中量、汤幼新等9人及党的外围组织成员孔华、罗朝秀、严金诚等10人先后被捕,制造了震惊全省的“七一九”事件。9月11日林青在贵阳英勇就义,孔华等11人被判5年徒刑,中共贵州省地下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省工委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批准建立的唯一的省级地下党的领导机构。从1935年中共贵州省工委的成立开始,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是贵州地下党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省工委成立后,积极开展了配合红军长征的工作,从国民党部队中拿出密电码和军用地图,为红军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派女党员蓝运臧与潘汉年假扮夫妻掩护其转移到上海,后恢复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联系。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年轻的贵州地下党人在白色恐怖下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在开展秘密工作和武装斗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英勇的尝试,即使是在遭到严重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也绝不退缩,而是及时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更加英勇地战斗。贵州地下党组织在艰难的斗争环境下成长、发展,逐步地走向成熟,使贵州的革命斗争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撰稿:颜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