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人大常委会:荔波县人大“五个好”推动 “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走深走实
2023年来,荔波县人大坚持贯彻落实“强、明、新、实、优”五字诀精神,以“五个好”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走深走实。
荔波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向宗洋在全州“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推进会上交流发言
搭好平台,实现代表理论学习“常态化”。依托代表联络站(室),组织代表通过集中学习、主题宣讲、研讨交流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代表“云课堂”专栏和“微课堂”平台,采取“领导带头、人人登台”的方式,实现代表相互学习交流。围绕人大代表履职和作用发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代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增强学习效果。今年来,举办各类培训15期900余人次,推送代表云课堂80期,开展“微课堂”12期。
建好阵地,打造代表联络站“升级版”。以“三创三变”模式,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和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等重点工作建立3个县级人大代表联络站,以点带面推动代表联络站(室)建设提质增效,经验做法得到中国人大网采用。积极同广西南丹县、环江县人大联合设立跨省(区)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组织联建、代表联育、产业联兴、文化联享、旅游联营等方式实现共建共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助推区域融合发展。探索荔波人大“云站”建设,实现代表与群众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开启代表“网上履职”新模式。目前,荔波县共建有代表联络站(室)28个,500余名代表常态化进站开展履职。
抓好重点,为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添动力”。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代表主体作用,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集中视察等活动,为荔波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言献策。2023年来,组织开展主题活动3次,提出“发展荔波夜经济留住游客”等意见建议30余条。着力构建代表联络站与农文旅高质量发展新机制,组建专家代表智库为推进荔波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提供人才保障,对全县2万亩枇杷进行提质增效,助推了农旅发展。发挥代表示范引领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模范作用,实现乡村旅游产业从助脱贫到富民增收、农村生态宜居转变。州人大代表黎宪锋创办“瑶族写生部落”研学营地,与省内外170所大学合作,2023年来吸引1.2万余人前来创作写生。
履好职责,真正架起社情民意“连心桥”。扎实开展“人大代表大走访”行动,通过领导干部带头接访下访、代表下沉接访收集社情民意,解决难题化解矛盾。活动开展以来,累计接访6300余人次,收集社情民意510件,解决问题130件。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通过“听看查访议”多种形式,提高调研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学校生活污水乱排乱放,造成沿途稻田污染问题”,及时组织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专题调研和“三方”(部门、学校、群众)研判,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建立代表建议办理前、中、后“三见面”机制,通过“面对面听、背靠背评、实打实办”的方式,实现代表建议办理由“文来文往”向“人来人往”转变,由“答复满意”向“结果满意”转变。
做好服务,切实做到排忧解难“暖民心”。创新代表“随手拍”监督平台,采取“一事一督一跟进”方式,实现代表履职全天候、人大监督实时化、服务群众零距离,让代表在闭会期间履职监督“不打烊”。目前,已成功转办处理32件。建立健全“1+10+1”(1名代表至少联系10名选民、年内为群众办1件以上实事)代表联系选民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我把群众当亲人”“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县代表周宏就群众反映最集中的“老旧小区改造”问题,向住建部门争取到15个老旧小区的项目实施,得到了群众点赞。组建人大代表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人大代表亮身份”志愿服务活动。在小七孔、高铁站口等人流量密集处,设置“人大代表旅游咨询志愿服务点”,为游客安心畅游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