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塘县人大常委会:围绕“五字诀”着力“五个强化” 推动“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走深走实
今年以来,平塘县人大常委会以“五个强化”抓实“五字诀”和创新“四个三”工作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走深走实。
平塘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建海在全州“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推进会上交流发言
强化组织引领,提高政治素养。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人大常委会“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领导小组,印发活动实施方案,召开动员部署会。加强理论学习。平塘县人大开展了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1期,通过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主任会议、常委会会议、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形式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30余次。加强代表培训。县乡人大组织39批1000余人次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学习了宪法及相关法律、人大制度、履职业务等知识。
强化服务意识,汇集民众智慧。密切联系群众。依托35个代表联络站(室)和1274E2A代表联系点等平台,接待选民2140余人次,收集民意80余条,人大代表“零距离”与群众沟通交流190人次,走访选民3000余人次,调解矛盾纠纷321起,开展了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到选区进行述职19场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执法检查。各级人大代表共开展了36次调研活动和1次执法检查,提出90余条有建设性的建议。重点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贵州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执法检查。坚持广集民智。创新开展街道选民代表推选机制和探索人大协商工作机制。
强化联络协调,发挥纽带作用。搭建联络平台。实行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的“双联”制度。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基层人大代表99名,县、乡人大代表联系8000余名选民,收集社情民意457条。搭建履职平台。健全代表联络站(室)和网上代表联络站“两个平台”建设,组建代表活动小组,成立非公经济代表联络室,打造民族特色产业示范、农产品经营新模式示范、电子商务创业示范和特色种养殖业示范,探索建立“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履职平台。搭建交流平台。全年共开展观摩推进会4次,观摩了11个联络站(室)建设,17个乡村振兴产业示范点,现场观摩了代表到选区开展述职评议4场次,开展会议交流3场次。
强化监督保障,增强监督实效。聚焦中心工作任务抓监督。县人大常委会开展全力推动企业(项目)尽快复工复产调研。视察了贵平高速平塘段建设情况,激发代表活力,助推平塘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民生热点抓监督。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民生相关工作报告22个,提出合理性建议60余条。有效监督代表建议办理。聚焦司法公正抓监督。 听取和审议司法机关专项工作报告5个,提出合理性建议15余,审查3个规范性文件。
强化示范引领,展现履职风采。推动乡村振兴展风采。各级人大代表在助力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建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省级1个、州级4个,县级17个。推动民族特色产业发展中展风采。州、县人大代表刘天信,将具有平塘民族元素的手提包、背包、帆布包等民族特色系列产品远销海内外,为全县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杨建梅代表传承“八音弹唱”,开展演出60余场次,创收40余万元,解决30人就业。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展风采。全县127个村(社区)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县人大代表刘云龙,探索创新金玉村“145”工作法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促进全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