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引路人——记兴义市人大代表曾成文
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历经多岗位,多工种历练的威舍镇发哈村副支书、市人大代表曾成文认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的基础,在于有产业支撑。发哈村的产业,必须转型,这既是一次经济领域的革命,也是一次思想领域的革命。
因此,2 0 1 9 年 1 月 1 日,镇党委书记袁大将找他谈话,握着他的手,微笑着说:“ 成文,村里的老支书年龄大了,身体有病,还没有到村级组织换届的时间,发哈村的担子,就靠你担起来了。镇党委相信你,大胆干,不要有顾虑!”
自此,曾成文就把产业转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凭借自己良好的素质、丰富的经验,惊人的胆识,引导村民进行产业转型,践行乡村振兴战略。
曾成文(左一)在走访群众
一
二月惊蛰之后不久,几声春雷如约而至。六十岁的村民王大爷站上坎子,居高临下,双手紧握着锄头,高高抬起,微风吹拂着灰白的双鬓,他纹丝不动,此时此刻,王大爷如有“一人一骑独挡关,天下英雄束手还”的英雄气魄。
“今天,我看谁敢动我家的地!我家的这块地,是要拿来种包谷的!”
“轰隆隆……轰隆隆……轰隆隆……”
伴随着一声响彻天际的春雷,发哈村副支书曾成文和几个村干部,这才反应过来,曾成文首当其冲,佝偻着腰,一字一句的说道:“王大爷,你先别激动,放下手中的锄头,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仔细听我说嘛……”
王大爷怒视曾成文一行人,仍然把锄头高高举着,曾成文等人,连续后退了数步,直到与王大爷拉开一段身位。
见王大爷情绪比较激动,曾成文生怕王大爷再作出极端的事情来,于是让大家先行退出去。现在的情况,再与王大爷交流土地流转的事情,无疑就是大夏天穿棉袄——不是时候。
村文书小张凑到曾成文耳边说道:“都是一个村的,王大爷的脾气,我最了解了,因为流转土地的事,他现在对村委会的成见很大,你们先回去,我和他儿子是小学同学,让我来做做他的思想工作。”
“这样也好,眼下马上就要开始春耕春种了,针对王大爷家的土地流转问题,一定要充分听取他老人家的意见,同时,要把政府的政策,给他解释到位。”曾成文与小张交代完之后,同王大爷打了声招呼,就带着几个村干部回去了。
“书记,经过市里面的专家综合考察,给出建议是,我们发哈村的气候和土质,很合适种植小黄姜。这个小黄姜又名高良姜、徐闻良姜,其辣味浓郁、纤维细小、姜油丰富。小黄姜味辛、性热,归脾、胃经,具有杀菌消炎、预防感冒、增强食欲等功效。”在回村委会的路上,村干部李伟娓娓道来。
曾成文听着李伟的话,心里已经有了计划,随即说道:“目前,高梁是我们村的主产经济作物,但是其他经济作物,也应该积极发展,我听说来咱们村做上门女婿的毕大贵,原来在清水河,就是靠种植生姜发家致富的,他经验比较丰富,可以动员他带头种植这个小黄姜,晚上,我们去毕大贵家。”下午,曾成文带着小张来到王大爷家,微笑着,慢慢说:“大爷,我算一笔账给你听,一亩地,种苞谷,产 700 斤左右,1 斤也就 1.5 元,一亩也就 1050 元。如果流转出来,种高粱,产也是 700 斤左右,但是,1 斤高粱的收购价,是 3.25 元,一亩就是 2200 元,翻了一倍。”曾成文仍然耐着性子,慢慢给王大爷算账。
王大爷仍然拉长着脸,一句话不说。
“还有,我们村高粱种植是与公司合作的,我一定会请公司那边给你安排一些简单活,还能外挣一点钱。”
王大爷仍然一句话不说。
曾成文知道,要王大爷想通了,把土地流转出来,还有一个过程,于是,就到毕大贵家里去。
毕大贵上门到发哈村,已经有了两个上小学的孩子,也因为两个小孩要上学,毕大贵正在与远在浙江工厂里的哥嫂联系,准备这两天就买车票去浙江进厂,一旁的小舅子张春成,正在逗玩着两个小外甥。
见曾成文等人到来,毕大贵挂断电话,连忙起身,向几个人掏烟,并进屋拿了几个凳子,招呼大家坐下。
“大贵,刚才听见你说,想到浙江打工去?”曾成文接过毕大贵递来的茶水。
“是啊,书记,两个娃娃在读书,需要钱,岳父岳母年纪也大了,所以我准备出去打工挣钱呢。”
“大贵,想过没有,这一出门,可能要等到两个娃读完大学,才能回来呢。”
毕大贵也很无奈,自己没有什么技术,在周边县城做零工挣的钱,根本不够一家人的开销。
“要是有一个让你留在妻儿身边,又可以挣大钱的机会,你会不会考虑一下?”
毕大贵迫不及待的问道:“书记,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机会,我肯定要争取的!”
曾成文把在发哈村种植小黄姜的计划,告诉毕大贵,并明确表示,要聘请毕大贵作为小黄姜种植技术顾问,举办培训班,给村民们传授如何种植培育小黄姜的技术。
曾成文越说越起劲,手中的水杯已经加了四五次水了,茶也早就泡得发白了。
曾成文继续滔滔不绝地规划着小黄姜种植的大蓝图,毕大贵脸上一闪而过的一丝忧愁,被曾成文捕捉到了。
“大贵,我和你说了这么多,怎么感觉你没有什么兴趣呢?”曾成文再次谢绝了毕大贵递过来的烟。
“书记,你有所不知,这个姜啊,市场价格很不稳定,要是我还像以前单身一人,我可以答应你,但是现在我肩上有了负担,我只想要一份稳定收入的工作。”毕大贵也是很无奈,现在已经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时候了。
“大贵,你说姜的价格不稳定,那我们可以在市场价格好的时候,再抛售啊,市场价格不好的时候,就把姜放着啊”曾成文接话说。
“把姜放着,会霉烂的!”曾成文隔行如隔山的想法被毕大贵的一句话,就否定了。
“哦!”
“书记,是这个理没错,但是这个姜不能一直堆放着啊,姜不耐低温,10℃以下易受冷害,高于 20℃呢又会发芽和腐烂,姜的适宜贮藏温度为 13℃,相对湿度保持在 85% 左右,没有成熟的保鲜、贮藏技术和设备,这谈何容易啊。”毕大贵掰着手指,一五一十的细说。
“哦!”
毕大贵接着又说道:“要是种得少,倒是不担心变坏,反正损失也不大,但种得少,除去成本,经济收入也不会很乐观,种得多的话,也就是刚才我说的顾虑了。”
毕大贵这么一说,曾成文一时间寻找不到解决的好办法。“姐夫,要我说,你就听曾书记的,到时候我开着我的这辆三轮车,给你拉倒周边县城去卖。”张春成把玩具拿给两个外甥,朝着毕大贵和曾成文说道。
“咦,春成这法子不错,不过确实只能小规模种植。春成,我记得你家也有两亩地的嘛,要不要考虑拿来种小黄姜的啊?”曾成文转身,对正在和两个小孩子玩耍的张春成说。
“曾书记,我家的地,拿给村里王大爷种了,他儿子儿媳都在外面打工,两老口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怎么好,王大爷家的地,都在离家十几公里的山上,他儿子和我家商量,把我家那两亩,给王大爷拿去种了。”张春成微笑着回答说。
“哦,原来如此啊,嗐!咱们农民就是离不开土地,谢谢你啊,春成,不过我还是那句话,你要是想种植小黄姜,可以承包土地啊,你好好想想。”曾成文把杯中的茶水一饮而尽,随即起身说道:“好了,今天过来主要就是和你们商量这个事情,你俩好好考虑,我们也会把你的建议,汇报给上级部门,请求帮助解决。我还有其他事情,就先走了,要是想通了,随时给我打电话。”
二
处理完村里面的事情,曾成文走在回家的路上,路过自己家的地,望着一颗颗嫩嫩的黄绿色的脑袋,从泥土里探出头来,沉睡一年的无名小花,也正在地里伸着懒腰,温暖的春风轻轻摇曳着它们,空气中充满了泥土香甜的气息。
“嗯哼……”
一声刻意的咳嗽声,打破了这份寂静,农村的田地可谓是阡陌相连,王大爷从自家的地里干活回来,要经过曾成文家的地,才到大路,曾成文现在站在地里通向大路的通道小路上,王大爷不得不假装咳嗽一声,以示给自己让路。
曾成文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被这浓浓的春意吸引到小路上了,自己刚才明明走在水泥路上呢。看见面无表情的王大爷扛着锄头走来,曾成文立即跳到坎子上去,给王大爷让出路来。
“王大爷,您老回来啦?”
王大爷没有看曾成文一眼,只回了一个“嗯”,就快速走了。
曾成文还想说什么,这时电话响了起来。
“喂!赵总啊,对!对!对!刚才是我给你打的电话,打扰你午休了,实在对不起,具体的情况,我也给你的助手讲了。”
“曾书记,你太客气了,大中午还在工作,说明你是真的心系百姓啊,助手已经给我说了,我们公司一定结合实际情况,尽量满足你的要求,不过现在不知道老人家什么意见,如果他同意,我会安排比较轻松的活给他。”电话那一边的赵总,大声说。
“非常感谢赵总,这两天我们正在做他的思想工作,等有了结果,我第一时间告诉你。”曾成文挂完电话,左顾右盼,已经不见王大爷的身影了,但是从自己的地到王大爷家,也就五分钟的路程。
曾成文转念想了想,没有直接去王大爷家,转头去了村里的小卖部,要了一件老年人补钙的饮品,才慢悠悠地朝着王大爷家走去。
“曾成文,我现在还有其他事,你请回去吧。”王大爷一只手,死死抵住门,透过半条门缝,看见曾成文手中提着东西,就知道肯定又是来说服自己。
见王大爷就要关门,曾成文眼疾手快,连忙双手托着饮料抵着门缝,王大爷见此,怒火瞬间上来,正要开口大骂。
“王大爷,我可以把我家的地,给你种,同时你家现在种的土地,要流转出来,一年还给你 800 元的土地流转费。”曾成文抢先一步,一口气把话说完了,王大爷的怒火,被曾成文生生压了下去。
王大爷把抵着门的手,轻轻放下,缓缓打开门,“你说的可是真的?不要骗我小老头啊。”
曾成文将双手托着的饮料放下来,跟着王大爷进了屋。“王大爷,都是我工作的失误,没有了解你的情况,就要流转你家的土地,我刚才说的,全是心里话。”曾成文接着又说道:“我知道你老人家种了一辈子的地,舍不得离开土地,我家的那块地,离你家近,你和王大娘要想下地干活,走两步就到了。”
“曾书记,你家那块地,可要比我现在种的这块肥沃啊,你当真让给我来种啊?”王大爷颤颤巍巍地给曾成文拉了一张木制凳子。
“王大爷,除了刚才我给你说的事,还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村现在与专业的公司合作种植高粱,公司赵总答应了,给你提供一个相对于轻松地岗位,就是负责给咱们村高粱地浇水,对你这硬朗的身体来说,算是轻松的。”曾成文把赵总答应的事情,一五一十的给王大爷说一遍。
“曾书记,是我对不起你啊,那天在地里,对你们作出了过激行为,你还不计前嫌,把你家最好的地,拿给我种,还帮我找了一份工作。”王大爷眼中泛着点滴泪花的说道。
“王大爷,还有一个好消息呢,我们村这两年引进了五江能源集团,现在集团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工作岗位,你联系一下你儿子,要不要回家乡来工作,这样也方便他们照顾你们二老。”曾成文为发哈村积极引企业,发展第三产业,五江能源集团的进驻,在不久的将来将,将会解决村里一部分人的工作问题,和盘托出。
“你个老头子,拉着书记聊天,也不知道给书记弄点吃的弄点喝的,我记得冰箱里还有点水果,我这就拿来给你们吃。”王大娘刚去摘菜回来,听见王大爷和人在里屋聊天,进来才发现是曾成文,于是立刻从冰箱的冰冻层里,取出一个黑色袋子。
曾成文好奇这个黑色袋子里面,装的什么水果,为什么要放到冰冻层里,王大娘打来一盆水,将袋子里黑不溜秋的水果,倒进盆里,过了几分钟后,王大娘把盆端上来,曾成文这才看清楚,这盆里泡着的是已经冻成乌黑色,硬邦邦的梨子。
“书记啊,这是我儿子在外面打工,给我们寄回来的,我们老了,牙齿不好,吃不了这么冰的,你捡一个吃,要是喜欢,就多吃几个。”王大娘和蔼的看着曾成文,一个劲劝他。
看着盆里的已经解冻的梨子,曾成文用手在盆里舀了一点水,在盆边清洗了一下手,伸手进去拿起一个冻梨,心想,没想到在二月份还能吃上九、十月份的梨子,过去食物匮乏,加上没有成熟的保鲜和贮藏技术,北方人将水果冻着,需要的时候,再取出来,里面的的营养价值不仅不会流失,还不会滋生微生物。
等等,冷冻……温度……贮藏……跨季节……一道灵光从曾成文的脑子闪过,九、十月份的梨子,都可以冷冻储藏着,小黄姜也可以啊,只要满足贮藏的温度、湿度,简单来说,就是需要一个大的冰箱贮藏小黄姜。
“王大爷,王大娘,谢谢你们的招待,这个水果很甜,真的很甜。”曾成文大口地啃着手中的冻梨,见他吃的这么香,王大爷、王大娘也开心的笑了。
三
“曾书记,我在县里面接待完茅台集团的领导,他们告诉我,充分考察了我们村的土地、水源、气候,对高粱质量和产量,做了评估,最后表示,愿意与我们签订高粱认购协议。同时还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村申请建设大型小黄姜贮藏基地的项目,市里面同意批给我们了。”村干部李伟在电话那头,激动的说道。
不多时,李伟带着文件回来了,曾成文等人,迫不及待地在村委会等着他了。
“李伟,既然市里面这么重视,我们也要赶紧做部署,这个基地的建设,要按照招投标程序,合法合规进行。基地围墙的建设,我建议从村集体资金中出,就请咱们村的付江,带领村里面的人一起干,付江之前在外省就是干工地的,泥工技术这块,我相信他。”曾成文此刻既兴奋又激动,眼下高粱种植在与公司合作下有序开展,同时与茅台集团签订高粱认购协议,大大取消了村民担心的销路问题,最后是小黄姜贮藏基地项目,村民们可以将自己家种的小黄姜贮藏在里面,等到市场价格上升,再取出销售,而且政府有补助,村民们要在里面储藏小黄姜,只需要支付一点管理费就可以了。
张春成从三轮车上把姐夫毕大贵的行李放到大巴车上,“姐夫,你确定不再考虑考虑了吗?”
“我听你说承包了几亩地,不会就是拿来种小黄姜的吧?我前两天说的问题,你要重视啊,别到时候亏得只剩你这破三轮了。”毕大贵戏谑着小舅子,从包里掏出一百块钱,“拿去,给你的破三轮车加油,在家多帮帮你姐啊。”说完就上了开往浙江的大巴车。
在大巴车开动前一秒,毕大贵接着电话,从大巴车上下来,“什么?书记,你说的是真的吗?村里面要建大型小黄姜贮藏基地啊,能够贮藏 350 吨啊,管理费真的这么低吗?太好了,我这就回来。”
一脸懵的张春成,看见姐夫刚上了车又下来,正要问话,就被毕大贵打断了。“你小子可以啊,比我有眼光,先帮我把行李拿下来,回去的路上,我再告诉你。”
田家少闲月,三月人更忙,春风吹来了温暖,春雨带走了炎热,正是发哈村抓紧时机春耕播种的时节,田间地头,只看见一派忙碌的景象,发哈村有规划,有计划的开展高粱、小黄姜等经济作物种植和培育。
机器轰轰声,老农的吆喝声,小孩嬉闹声,混杂在一起,奏响了春耕的交响乐。
曾成文从毕大贵的地里回来,直接赶到贮藏基地去,这个基地要争取赶在收获小黄姜的季节之前建成,为农户们保驾护航。基地外面的围墙基本就要建好了,曾成文扫视了一圈,这么多工人中,并没有见着付江,他疑惑的问了一下正在工作的工人,却得知这项工程中,付江根本没有参加,而且在场所有人,也不知道付江为什么没有来。
曾成文立刻拨通了李伟的电话,才知道当初告知他的时候,他以手中有事为由给拒绝了。
曾成文心想,这个臭小子,今年就没有出去打工,现在也没有来干活,难不成在家开发什么大项目。不知不觉就已经来付江家门口,透过模糊的窗户玻璃,隐约看见付江的老婆在屋里忙碌着,付江正在指导女儿做作业。
“吱”,曾成文本想敲门的,没成想门没有关,推开了门,屋里三双眼睛齐刷刷盯过来。
“是曾书记啊,快请进来坐。”脸色苍白的付江赶紧朝曾成文招手,却没有起身来。
曾成文一进屋子,就闻到一股浓浓的中药味,再看看瘦了一圈的付江,说道:“付江,你这是怎么了,脸白得像纸一样,还瘦成这个样子。”
“谢谢书记关心,我着凉了,感冒一直没有好,这两天也在吃药的,很快就好了。”付江勉强挤出笑容说道。
付江的妻子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刺鼻的药上来,看了看曾成文,又看了看丈夫付江,欲言又止,眼里充满了复杂的神情,最后转眼望向曾成文,略带哭腔的说:“曾书记……”
“老婆,曾书记来了,你去把咱家的腊肉洗一下,待会请书记吃一下我们自己熏的腊肉。”付江赶紧打断妻子的话,又向她使了一个眼神。
“付江,你个臭小子要是有什么事,可不要藏着掖着。”曾成文有些生气的说道。
曾成文知道付江肯定有什么事瞒着自己,但是见付江扭扭捏捏,也就没有了吃饭的心情,寒暄几句之后就走了,在走出付江家门的时候,曾成文无意瞥见倒在门口树脚的中药残渣,他见付江没有跟出来,于是弯下腰去抓了一把放在口袋里。
三天后,村委会办公室里,发哈村村支两委班子坐在一起讨论着什么,李伟推门进来,把一份检查报告递给在场的人传阅。
“各位同志,前两天曾书记让我拿去县医院化验的中药残渣,检验结果已经出来了,医生说这是专门治疗肾衰竭的。”李伟还没说完话,现场就已经炸开了锅。
“书记,付江家一直都是很支持村委会的工作的,我个人建议村集体应该帮他一把。”一个村干部说道。
“我同意!”
“我同意!”
村党支部会议研究决定,同意使用村集体资金,帮助付江就医,同时会议还研究了村里面几家困难户的帮扶问题。
“以前,发哈村的集体经济,没有一分钱,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现在,通过领办企业,有 20 多万的积蓄。我们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困难事!”最后,曾成文总结似的说。
四
白露过后,秋高气爽,发哈村地里的高粱日渐成熟。在大地的哺育下,那一株株高粱一天一个样,起初像似擦了胭脂的闺女,粉扑扑的嫩脸白里透红;再过十几天,就像似穿越而来的贵妃,丰韵饱满却不失其雍容华贵之态;秋分过后,就像似情窦初开少年,脸上涨起来一层红晕。
发哈村的高粱红了,秋收的号角响彻发哈村的田间地头和高山深涧。
“曾成文在哪里?快让曾成文出来,我要找他算账!”小张正在整理今年发哈村高粱大丰收的工作汇报材料,听到楼下有人在大喊大叫,立刻探头出去看了一眼。
“曾书记,赵晓峰拖了一车东西,正在楼下叫你呢,我猜啊,应该是他家高粱大丰收,特意过来感谢你,毕竟当初是你劝他回来种高粱的。”小张看着赵晓峰将三轮车开进村委会大院,立刻转头向曾成为报喜。
曾成文等人连忙下楼来看看情况。
“曾成文,你今天不给我一个说法,我就拉着这一车高粱到你家住下了,地里面还有好几车高粱呢,到时候一起拉到你家去。”
“晓峰,你先消消气,给我说说看,发生了什么?”见赵晓峰情绪激动,曾成文猜想应该是高粱采收出了问题。
赵晓峰从三轮车上跳下来,一把扯着曾成文的手臂,来到货箱,指着装得满满高粱的袋子说道:“你当初给我们说,我们只管种高粱,会有公司来认购,今天我们家把采收的高粱,拉到公司的采购点,他们直接不收。这么多高粱,你让我们拉到哪里去,我们经济损失,又怎么算?”
因为签过协议,所以曾成文不敢相信,公司不收他们的高粱,曾成文急忙拿出手机,准备拨通采购经理的电话。
“曾支书,让我先看看高粱……”带着几个技术人员,来发哈村察看高粱收成情况的州农科所书记石明,站在一旁说。
跟来的技术人员,急忙打开袋子,石明低头一看,袋子里的高粱都发霉了,有一些还长芽了,就转过头,对赵晓峰说:“你错怪了曾支书,是你家的高粱,早采摘了九天左右,表面上,是红了的时候采摘的。但是,还没有熟透,里面还含有很多水分,自然就会发霉、发芽。公司当然就不收购了……”
“我怎么办啊……”赵晓峰蹲在地上,捂着脸,哭着说。
“晓峰,别着急,我想办法解决”曾成文一边安慰赵晓峰,一边拨打手机。
“王总,你好,我们这里有一批采摘早了的高粱,部分发芽了,听说你们饲料公司,可以收购去做饲料,想卖给你们公司,怎么样?……好,现在就给你们公司运过去……”通完电话,曾成文转身对着赵晓峰说道:“晓峰,我已经联系了一家饲料公司,你赶紧把发芽的高粱,出售给他们,价格低一点没关系,这件事我会立刻向县里面汇报。”
曾成文转身对李伟说道:“李伟,你赶紧联系县里面的农业专家,请他们下来指导村民们采收高粱,同时组织几个人,赶紧让正在采收高粱的人家户停下来,尽量减少大家的损失。”
在与第三方公司交涉后,愿意以 2.45 元的价格收入现在已经采收了的高粱,这比之前的认购公司整整少了 0.8 元钱。发哈村村支两委将这一情况往上级部门汇报之后,县里面高度重视,并决定给已经采收并低价卖给第三方公司的村民每斤 0.8 元的补助。
曾成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壮经济,心里想着群众,做事为了群众。几度艰辛几度欢,通过发哈村班子的努力,发哈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些,就是发生在威舍发哈村副支书,兴义市人大代表曾成文身上的平凡事。(图/文:张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