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琳代表:守护五星社区老百姓的健康
冲锋在战“疫”第一线
2019年12月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地处黔西北高原的威宁自治县五星社区虽然距离武汉市有1300余公里,但是到湖北省及武汉市务工和上学的村民却不少,这些人在春节前夕纷纷返回家乡过年。
全社区到底从武汉市回来多少人?分别什么时候回来的?有没有携带和感染病毒?这让每一个返乡人员的家庭罩上了浓浓的阴霾,也让身为省人大代表的五星社区卫生室妇保员刘敏琳寝食难安。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刘敏琳深知:自己作为省十三届人大代表,确保社区群众的健康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紧急时刻,必须带头到一线抗击疫情。
除夕以来,刘敏琳顾不上家人、顾不上休息,和同样也是乡村医的丈夫顾怀景一直战斗在五星社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战场上。
在社区卫生室忙碌一天为村民看完病后,她又马不停蹄地和村干部一起下队排查从武汉返乡人员,逐一询问情况、测量体温、做好登记。通过排查,全社区共有从武汉返回人员9户10人,让刘敏琳心中微微有些紧张。
针对不同情况,刘敏琳引导他们进行居家隔离。她每天不辞辛劳为返乡人员及亲属测量体温三次,对居住场所消毒一次,指导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及饮食起居习惯,鼓励他们坚定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信心。她还嘱托全体村民出门要戴好口罩,远离人口聚集的地方。截至2020年2月5日,该社区无一人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症状。
医者仁心,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97年,刘敏琳从威宁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一直在迤那镇五星村从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2004年,进入贵州省毕节地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进修学习。
从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是个最不起眼的工作,可刘敏琳却为此倾注了满腔热血。为提高自己的工作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她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在技术上精益求精,虚心请教。通过努力,于2017年取得了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执照。
在平凡的工作中,刘敏琳杜绝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按规定处置医疗废物、协助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调查和处置工作,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及时想方设法解决村民求医之难。
有她在这里,不仅解决了五星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且毗邻的乡镇纷纷慕名而来。因为她医术精湛,从未收取高昂费用,老百姓称她是个“低价医生”。
国家刚出台“新农合”政策时,社区很多老百姓都不相信这是真的,不愿意参合。刘敏琳便认真的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政策,由于平时社区群众都信任她,对于“新农合”这一政策很多人也就信了,所以多年来五星社区的参合人员在全县也是名列前茅。
工作中,刘敏琳也遇到很多困难。她刚到五星社区卫生室工作时,那里仅有一间不到50平方的小房间,环境简陋,设备陈旧,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全在一间房内,功能混杂,很多医疗服务都不能开展。甚至村民来看病输液,都没有床位,只能坐在木板凳上输液。
对此,刘敏琳多次向政府及相关部门求助,积极争取支持。随后,五星社区卫生室得到了中烟公司的帮助,为社区修建一所60平方米的房屋并捐赠部分医疗设备。招商局集团又为社区建设了一栋两层150平的卫生室。除捐赠的部分设备外,很多医疗设备也不全,刘敏琳便自己出钱购买相应的设备,使社区卫生室一下成为周边相邻乡镇条件最好的卫生室。
现在五星社区卫生室宽敞了,环境改善了,设备先进齐全了,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分区了,病人输液有座椅了。卫生室的诊疗人数由2009年的8560人次上升到2019年的13089人次。社区群众都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刘敏琳!
刘敏琳扎根基层爱岗敬业,赢得了广大群众和上级部门的认可,2011年、2012年连续获得毕节市“优秀乡村医生”荣誉称号。
情系社区,关心群众疾苦
身为人大代表,又是一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者,刘敏琳跑遍社区每一条小道,清楚记得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心里一清二楚。
她还清楚记得,2010年元月3日晚,一个高危产妇在亲属的陪同下来到卫生室,一进门她就觉得不对劲,便给病人挂上盐水并联系车辆送往昭通,可正处寒风中呼啸的夜晚,且路上结冰,很多车辆都不愿意去。情况紧急,车又无法联系。无奈之时,刘敏琳便硬着头皮去求家里的一位堂兄,经她再三请求,终于为病人找到了车。在去往昭通医院的路上,她完全忘记了自己还没吃晚饭,也忘记了寒冷,心里想着的是病人的安危。慢长的时间难耐,好不容易到了昭通医院,帮助其家属把病人安排好,已是夜间3点钟了,回到家时,天已亮了,吃了点早点,刘敏琳又回到了村卫生室中去工作了。
社区空巢老人王罗筛,患有耳聋、脊柱畸形压迫神经、慢性胃炎、高血压,平素交流困难、行走不便,生活难以自理。2016年冬季某夜,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四肢震颤。邻居发现后半夜三更打电话给刘敏琳。刘敏琳意识到病人病情十分严重,她不畏寒风阻挠,火速起床带上急救箱、氧气袋赶赴患者家中。经检查,初步诊断胃炎急性发作、脑萎缩。通过吸氧及相应处理后,患者病情得到了好转。但是刘敏琳担心患者病情随时可能加重,在患者无人照颐情况下,刘敏琳一直守护到天亮,待患者病情平稳后才放心离开。刘敏琳在王罗筛心里是“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是亲人”的好医生。王罗筛的亲人却没有一次陪护老人,刘敏琳经常在百忙之中抽空探望王罗筛老人,还给予一些生活帮助,把这个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
为了减少疾病及传染病对村民健康的危害,刘敏琳每月还得抽时间去向村民们讲解一些有关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受文化素质的限制,很多工作都很难得到村民的配合。比如在对儿童的疫苗接种过程中,很多村民不懂,所以首先得向村民们解释清楚,相信科学,这样才能完成工作。此外,农村公共卫生防范意识也比较差,很多老百姓不懂得自我预防,在高发病期间,还得定期进村入户进行消毒工作,这一天下来,累得全身发软。通过刘敏琳的努力工作,社区妇保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曾获得上级领导的表扬。
22年来,刘敏琳立足农村,在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守护着社区群众的健康。她本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想方设法解决患者的病痛。与此同时,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工作中还承担着社区5323人的公共卫生服务,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281人、高血压179人、糖尿病9人、重性精神病14人、0-6岁儿童保健管理及预防接种350人、孕产妇保健管理52人等。面对疾病预防、健康教育指导、中医药保健指导等繁重的工作任务,刘敏琳从未怨天尤人,而是任劳任怨,不计得失,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以治好每一个病人以及救助每一个病人为幸福,真诚服务群众,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