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省人大常委会述职评议工作小组关于教育厅厅长孔令中向省人大常委会述职前准备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04年12月24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省人大常委会:
  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转发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对省教育厅厅长、省林业厅厅长进行述职评议的请示>的通知》和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述职评议工作条例的规定,按照贵州省人大常委会2004年工作要点的安排,省人大常委会赴省教育厅述职评议工作小组于6月下旬至10月上旬开展了对孔令中同志述职评议前的有关准备及调查研究工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述职评议工作小组开展工作的基本情况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安排,自6月起,省人大常委会赴教育厅述职评议工作小组成员及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省委《通知》和《贵州省人大常委会述职评议工作条例》,讨论、制定了工作小组开展工作的具体方案;7月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工作小组组长司徒桂美,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副组长李正辉与省教育厅厅长孔令中同志谈话,传达了省人大常委会对述职人员进行述职评议的要求;谈话之后,即召开省教育厅领导班子会议,传达、学习了省委《通知》、《贵州省人大常委会述职评议工作条例》和有关文件精神,通报了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本次述职评议的工作部署。
  9月1日,述职评议工作小组在省教育厅召开见面会。司徒桂美副主任作动员讲话,阐明了此次述职评议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步骤,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孔令中同志作了表态发言。省教育厅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副厅级以上离退休老同志、教育厅直属单位、各市、州、地教育局及部分大专院校负责人(共117人)参加了会议。会后,述职评议工作小组分四个组,用了三天时间,采取个别谈话方式,向省教育厅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副处以上干部和曾担任过副厅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老同志、教育厅直属各处级单位主要负责人、9个市、州、地教育局局长和贵州大学、贵阳医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的主要负责人(共79人)征求意见;召开了教育厅机关科级干部(14人参加)座谈会,听取意见。
  9月6日至 8眨鲋捌酪樾∽榉指肮笱羰小⑶髂现荨⒈辖诘厍直鹫倏耍ü灿?7人参加)3个座谈会,听取了市、州、地教育局领导班子、业务科科长及所在地教育局局长、各类学校负责人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并分别征求了市、州、地人大、政府分管领导的意见。
  10月10日,工作小组就征求意见和建议的情况分别向孔令中同志和省教育厅领导班子成员作了通报,交换了意见,同时还征求了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的意见。
  二、对孔令中同志的普遍反映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普遍认为,孔令中同志自2000年7月担任教育厅厅长以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宪法、法律,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人大的决议、决定,组织带领全省教育系统干部职工,从贵州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为动力,以加快教育发展为主线,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方向,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开拓创新,推动了我省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为我省教育事业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是明显的。四年来,教育厅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基”攻坚目标,落实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精心组织实施义教工程、“普九”工程和“危改”工程,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全省先后有25个县通过“两基”验收,全省“两基”达标县从2000年的32个增至57个,“普九”地区人口覆盖率从35%提高到65.1%,全省初中在校学生从2000年的142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202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从21.1%提高到30.4%;千方百计争取到中央和省“两基”专项资金27.15亿元,保障了“两基”攻坚经费的基本要求。全省普通高中由304所增加到420所,在校生由15.8万人增加到38.3万人;合理调整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有效增加高等教育资源,积极稳妥地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狠抓考风考纪,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力度,开展“下评上”活动,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和厅机关作风建设明显加强。
孔令中同志重视省人大代表议案及批评建议的办理工作。2000年以来,省教育厅共收到人大代表建议117件,孔令中同志亲自审定每件答复意见,并认真抓好督办工作,做到件件有答复。
  在征求意见中,教育系统干部职工对孔令中同志评价比较好,认为孔令中同志事业心强,能够把握大局,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全省教育工作推进过程中,坚持依法行政,作风深入,工作勤奋,考虑问题比较周到,协调能力较强;坚持民主集中制,团结领导班子一班人,发扬民主,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经常深入各地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廉洁自律。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同志们针对我省教育工作及孔令中同志本人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主要是:
  1、“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任务仍十分艰巨。我省尚未实现“两基”的30个县中,有29个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这些县基础条件差,财政困难,教育经费长期短缺,部分县农村费改税后用于教育的转移支付资金未达到50%,学校办学条件和普及程度离达标要求差距很大。我省县域经济欠发达,“两基”已达标的县均高额欠债,“普九”工作具有一定的突击性以及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使得部分县验收后,一些主要指标反弹,巩固提高工作任重道远。
  2、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低,中等职业教育呈下滑趋势。我省仍有2/3的初中毕业生未升入高中阶段学习。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与高中在校生数之比,由2000年的1:0.86变为1:1.81。职业教育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能力不足,服务“三农”作用不明显。职业教育培训基地薄弱,职业教育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亟待改善。
  3、我省至今未能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现有高等教育结构欠合理,财政投入不足,生均财政拨款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办学条件的改善跟不上学生增长的速度,教师水平、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4、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整体素质尚需加强。到2003年底为止,我省仍缺初中教师2.6万人,农村学校还有3万名代课教师,到2005年需补充高中教师1.4万人。现有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城乡分布失衡,学段和学科结构不合理。部分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教育观念陈旧,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尚不能适应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以及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师德师风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5、对提高全省基础教育质量、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服务不够。对全省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重视和投入不够。
  6、民办教育发展滞后,一些地方还存在“择校”高收费、教育乱收费的问题。
  四、整改意见和建议
  评议组根据了解到的存在问题,提出今后整改建议,供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时参考。
  1、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统揽全省教育工作的领导能力;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严格依法行政,推进贵州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2、充分认识我省普及义务教育面临攻坚、巩固与发展并存的三重艰巨任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采取一切措施,千方百计确保“两基”顺利推进,为提高全民素质、振兴地方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3、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克服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加大职业技术教育投入,从我省实际需要出发,着力培养能为我省经济社会尤其是广大农村的发展提供较高素质、好服务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要做到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走“农科教结合”的路子,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的乡土人才,为解决“三农”问题,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4、根据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制定好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规划,促进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促进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协调发展,促进教育事业的推进与教育行风建设的协调发展。
  5、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师风教育。根据全省教育发展规划,要努力建设爱岗敬业、教书育人、道德高尚、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要深化教育改革,抓紧研究解决部分教师学历偏低、专业化水平不高、初高中师资不足、城乡分布失衡、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改革要求的学校用人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活力。
  6、认真对待社会普遍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在政策和制度上保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强教育行风建设;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监督;加大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加快直属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素质,营造并保持良好的机关工作作风。

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