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关于2010年1至10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30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2010年11月28日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
                           省财政厅厅长  李 岷


省人大常委会: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本次常委会报告2010年1至10月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今年1至10月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省预算执行情况
  全省财政收入情况: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793.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以下简称为增加)156.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以下简称为增长)24.53%。全省一般预算收入421.28亿元,为预算的91.04%,增加88.76亿元,增长26.69%。其中:税收收入331.04亿元,增加72.05亿元,增长27.82%;非税收入90.24亿元,增加16.71亿元,增长22.73%。
  全省财政支出情况:全省一般预算支出1019.59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9.53%,为调整预算(含中央补助)的70.49%,增加132.17亿元,增长14.89%。
  (二)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省本级财政收入情况:省本级一般预算收入88.65亿元,为预算的85.65%,增加12.28亿元,增长16.09%。其中:税收收入66.24亿元,为预算的87.26%,增加8.01亿元,增长13.75%;非税收入22.41亿元,为预算的81.21%,增加4.28亿元,增长23.59%。
  省本级财政支出情况:省本级一般预算支出262.9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26.09亿元,下降9.03%。主要原因是2009年以前中央下达国债基建支出按规定全部列为省本级支出,今年中央改变了下达方式,不再下达国债资金,全部作为预算内基建支出,项目大部分列支在各地、县,导致省本级多数支出科目比上年同期下降,累计减支70.58亿元。剔除这一因素,2010年省本级支出同比增加44.49亿元,增长20.37%。(1至10月全省及省本级一般预算收支主要项目完成情况见附件)
  (三)预计全年预算完成情况
  全省财政收支情况:从1至10月全省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分析,预计全年财政总收入可完成93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增收156.4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可完成5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增收83.52亿元。全年一般预算支出将达1600亿元以上(年初预算1200亿元,加上中央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54亿元,截至10月31日收到中央转移支付401亿元,合计1655亿元。综合考虑后两个月中央新增的专项转移支付及年底结转结余情况,预计全年一般预算支出将达1600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6%以上,增加200亿元以上。
  省本级财政收支情况:从1至10月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全年省本级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可完成106亿元,超预算任务2.5亿元。由于年初向省人代会报告的中央转移支付数额,是财政部预告知我省各项补助的相对固定部分,年度执行中随着中央专项补助陆续下达,省本级支出预算还将会有调整,但具体数额目前难以准确预计,待年度终了后,我们再按程序将执行结果向省人代会报告。
  (四)预算执行的特点
  1、财政收入呈“前低中高后低”态势,收入持续增长后劲不足。全省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一季度分别完成229.29亿元和121.24亿元,二季度分别完成256.78亿元和138.10亿元,三季度分别完成217.00亿元和113.10亿元,前三季度累计增长25.8%和28.25%,1至10月累计增长24.53%和26.69%。今年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措施效应持续显现,加之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上半年财政收入增幅较高。进入三季度以来,受国家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影响,财政收入增速有所放缓。
  2、受工业生产增速放缓和上年基数较高影响,三季度财政收入增速回落。今年上半年全省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进入三季度以来,在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降耗措施进一步加大的双重影响下,全省工业生产增速逐步回落。1—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比上半年下降3.1个百分点。同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日益显现,投资增长趋缓。受这些因素影响,18个税种项目中,主体税种增长乏力,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从上半年18.13%、40.66%、39.79%和34.38%分别下降到1—10月的14.20%、33.41%、29.14%和24.06%。此外,由于上年第四季度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特别是非税收入增长比率高达63.57%,后两个月要保持较高增幅缺少财源支撑。
  3、营业税增收情况优于其他主要税种。受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影响,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2081亿元,同比增长28.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逐月增加,相应的房地产、建筑安装等行业营业税大幅度增加。1—10月,全省营业税累计完成116.03亿元,增长33.41%,高于全省财政总收入增幅近9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高增长势头, 1—10月,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012亿元,同比增长27.2%,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达425.69亿元,同比增加139.80亿元。受此拉动,全省土地增值税同比增长127.88%,契税同比增长64.16%,两项税收累计完成额均已超过2009年全年额度,合计实现增收10.1亿元。
  4、财政支出有序安排,充分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的要求。随着中央各种专项资金的陆续下达,支出进度下半年明显加快。全省财政一季度支出273.89亿元,二季度支出271.38亿元,三季度支出369.64亿元。1—10月交通运输、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环境保护、商业服务业事务和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等近一半的支出项目累计完成额已超过年初预算。财政支出继续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住房保障支出同比增长近一倍,占全省支出增支总额的25.38%,教育、医疗卫生和农林水事务分别占增支总额的13%、12.6%和19.9%。
  二、1至10月财政主要工作情况
  (一)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加快基础项目实施,夯实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省级财政安排并及时拨付快速铁路建设资金4.88亿元,高速公路建设资本金14.1亿元,及时拨付中央安排我省扩大内需投资项目资金102.25亿元。将中央代理我省发行的54亿元地方政府债券,重点用于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水利设施及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同时,按照中央扩大内需政策要求,明确各部门专项资金、各地新增财力主要用于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的配套,切实保障在建的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认真做好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的落实,大力推进“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两项财政补贴政策的实施。1—10月,省级财政及时拨付“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财政补贴资金7.8亿元,补贴家电下乡产品91余万台(件),汽车摩托车26.5万台;拨付“家电、汽车以旧换新”财政补贴资金1.1亿元。加快了消费升级,促进消费可持续增长。
  (二)积极支持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一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省财政安排技改专项资金1.89亿元、安排省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2.94亿元、省级科研创新能力专项资金0.46亿元,集中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项目的技术改造,以及科技基础研发、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等技术创新项目。二是以节能减排为重点,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前安排并及时拨付污水、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亿元,及时下达污水管网建设中央专项资金3.82亿元,安排环境污染防治专项资金、节能专项资金3.22亿元,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的承载能力,加快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污染防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三是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积极支持对节能环保、自主创新产品的优先采购。今年前3个季度,全省共采购节能节水、环保产品13.36亿元。四是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中央和省财政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27亿元,带动社会资金的投入,促进我省非公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
  (三)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农村改革发展。一是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全省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预算117.31亿元,1—10月累计完成135.81亿元,同比增长24.01%。二是做好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的有效落实,及时下达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4.94亿元,安排退耕还林农户补贴资金12.72亿元,及时拨付农资综合直补资金17.03亿元和对种粮农民直补资金0.7亿元,由省级造册直接发放到农户“一折通”账户,切实将中央和省支农惠农强农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三是扎实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将全省整县推进的试点县扩大到64个,并在云岩、台江等区(县)开展局部试点,截止10月底,省财政累计拨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6.8亿元,覆盖全省15%的行政村,受益群众近200万户。四是积极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安排下达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6.66亿元,安排下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专项资金6.22亿元,整合各类资金16.63亿元,重点支持以养殖、茶产业和精品果蔬等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四)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支持教育优先发展,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努力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2010年全省财政教育支出预算236.92亿元,1—10月累计完成194.82亿元,同比增长9.66%。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扩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资助面,稳步推进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免除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我省高校的支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前两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的工作部署,继续加大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投入,预计年底累计可完成62.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及时将中央补助我省的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3.6亿元分配下达各地,确保各县市住房保障工作的顺利推进。大力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我省农村低保制度,基本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的应保尽保。安排省级配套资金,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确保企业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继续落实“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安排好各项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33.8亿元提高农村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投入5.9亿元为城乡居民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重点人群健康指导、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等9项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研究制定政府卫生投入政策及其配套措施,切实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有序推进。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场馆新建、改造等各项建设经费保障工作。截至2010年10月,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安排运动会各项建设资金3.34亿元。其中:省级财政安排2.34亿元,用于省属比赛场馆建设及办会经费补助。全面落实文化产业发展和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各项财税政策措施,促进全省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五)认真做好防灾救灾资金保障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应对去年以来百年不遇的严重旱情,省级财政及时下达抗旱救灾资金7.8亿元,主要用于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抗旱机具购置、受灾群众生活补助等。同时,制定了抗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入汛以后及时安排抗洪防汛资金6800万元,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岭县岗乌镇特大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发生后,省财政紧急下达中央救灾补助专项资金6000万元。同时,还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关岭县岗乌镇的应急搬迁、治理、地质灾害再排查等相关工作。
  (六)着力加强“三项”重点工作,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大力推进部门预算编审工作。立足信息化,结合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规范预算编制程序,细化预算内容,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二是积极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以各级各类财政支出为范围,以重大项目资金使用为重点,在不断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三是着力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工作,不断改进监督方式和方法,逐步完善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机制。
  (七)认真编制“十二五”财政发展规划,努力推进财政职能发挥。根据省委、省政府“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总体部署,研究确立了“十二五”财政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发挥财政职能,完善财政政策,深化财政改革,提升财政绩效,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强化财政调控能力,力争“十二五”期间我省财政收支有较大增长。
  同时,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安排部署和率领下,今年数次前往财政部汇报工作。争取财政部在转移支付、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扶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教育事业发展及编制实施《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等方面,重点加大对我省的支持力度。
  三、今年后两个月的工作安排
  (一)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确保2010年预算任务全面完成。今年全省预算收入呈现“前低中高后低”,增幅呈逐步回落态势。省本级1至10月地方财政收入完成收入88.65亿元,增长16.09%,与全年按10%增幅测算的103.50亿元预算任务相比,完成预算的85.65%,预计年底可超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但由于工业生产增速放缓和上年第四季度收入基数较高等原因,超收形势仍不容乐观。后两个月我们将把确保省级收支任务的完成作为工作的重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的监管,抓紧清理到期的税收优惠政策,做到应收尽收。同时,督促有二次分配权的部门及时提出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方案,进一步加快支出进度,确保省级收支预算的全面完成。
  (二)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合理安排新增财力。对于今年省级超收和中央新增我省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将继续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拟主要用于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及民生工程建设等方面。我厅将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认真编制新增财力分配使用方案,按法定程序向人大常委会报告。
  (三)认真贯彻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积极与相关部门研究整合省级支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引导专项资金,不断扩大资金规模,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研究设立省级外贸发展专项引导资金,支持我省对外贸易发展。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鼓励“增比、进位、突破”,认真研究支持各地工业园区发展财政扶持政策,从产业承接、环境保护、招商引资、入库税收等方面,建立健全财政奖补考核机制。继续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以城镇产业为支撑,大力发展城镇经济,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研究构建省级投(融)资平台,为招商引资、工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四)继续深化财政改革,提高依法理财水平。按照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计划,认真做好2011年1月省属二级预算单位全面推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前期准备工作。按照省本级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工作全面启动的目标,本月已启动最后一批31个省级单位和部门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切实加强对地、县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督促与检查。完成全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统计核实工作,逐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管理。继续做好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工作,及时监控和掌握国库现金流向和运行规律,实现财政、税务和国库之间的信息共享,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切实增强财政资金管理的统一性、透明性和可控性,保证财政资金安全运行,提高理财水平。
  (五)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认真做好2011年预算编制的有关工作。2011年的财政预算编制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统筹合理安排政府财力,确保财政收入预算的安排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既保持适当的增长速度,又合理把握财政收入规模。在财政支出安排方面,继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支持重点项目建设,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在部门预算编制方面,细化非税收入管理,强化综合预算编制;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加强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行部门预算项目分类滚动管理,推进项目支出预算精细化,体现财政资金投入重点,努力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