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履职风采 | 丁莉娜代表:推进医养结合,让老有所养落到实处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6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加剧。“七普”数据显示,我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46万,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1.56%。家庭养老负担日益沉重,机构养老需求逐渐凸显。

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贴心的服务?

贵州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贵阳市息烽县中医医院副院长丁莉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推进医养结合,让老有所养落到实处。

“我是一名中医,职业习惯让我更加关注老年医疗和养老问题。” 丁莉娜说,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虽然国家医养结合政策不断完善,取得积极进展,但医养结合服务资源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



丁莉娜介绍,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从发展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推动机构深入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等6方面提出15条具体措施,明确提出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开展康复、护理以及医养结合服务,推动养老机构改造增加护理型床位和设施,完善价格政策,加大保险支持,盘活土地资源,落实财税优惠,引导医务人员从事医养结合服务,壮大失能照护服务队伍等方面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和养老服务需求。

“实际操作,目前仅能提供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健康指导等简单服务,对失能老年人上门行动、上门巡检等常态化开展力度不足。” 丁莉娜介绍,医是基础,养是核心,保是支撑。医养结合的最终目的是要处理好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如何让老年群体“老有所依”、“老有所医”,解决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需要政府牵头有力引导,充分调动多方资源,鼓励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建立健全综合治理机制。”

丁莉娜建议:一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通过采取差异化补助等多种措施,推动养老机构改造增加护理型床位和设施,支持社会力量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医养结合能力突出的养老机构。二是畅通配套政策堵点。通过完善价格政策、加大保险支持、盘活土地资源、落实财税优惠等,多维度加强政策支持。三是健全经费保障措施。厘清“医”和“养”的边界,完善医疗保险报销制度,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风险分担作用,建立低保衔接制度。同时,创新服务方式,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居家照护服务。(文图:人大论坛全媒体记者 刘瑶  视频:人大论坛全媒体记者 杨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