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风采︱杨滨代表:探索多元“两山”转化路径 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如何将绿色生态作为经济增长新动能和社会发展的新出路,是一道值得我们为之持续探索、不懈奋斗的时代命题。”省人大代表、大方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滨接受采访时说。
“要发展生态经济,首先要做的是筑牢生态屏障、厚植生态家底。”杨滨介绍,过去一年,大方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治理石漠化24.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82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1.46万亩、国储林2万亩,“绿色版图”不断扩大。
杨滨代表
谈及如何不断探索多元“两山”转化路径,杨滨建议应激发自然资源优势,使生态产业更加蓬勃,并全力推进改革创新,让绿色经济更加有力。
依托绿色底色打好生态牌,2023年,大方县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加工等,利用森林面积达55.06万亩,产值达9.46亿元。其中,天麻种植面积4.01万亩,产值高达6.25亿元。
同时,推动生态与旅游、文化、康养深度融合,大方县获评“2023避暑旅游优选地”,全年接待游客142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4.57亿元。
绿水青山间的大方县宣慰府风光(王臣贵 摄)
杨滨还提到,作为全省5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县之一,大方县在推动改革创新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我们通过完善林业碳汇资源的开发和保障机制,‘林业碳汇预收益质押贷款’达2400万元,单株碳汇试点工程直接助农增收38.2万元。此外建立了‘林业碳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累计实现了413.5吨的碳减排。”
县域经济如何实现提质增效?杨滨表示,要抢抓时代机遇,做深做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半篇文章”。大力发展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兼具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品牌农业、林下经济等,推动中药材、食用菌等产业发展,建立“生态 ”绿色经济发展体系。并进一步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生态、金融、经济之间的“转换器”。(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瑶 张警 程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