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兆美:传承民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大力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保护传承,依靠民族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六盘水市钟山区月照社区马坝非遗传承人熊兆美表示,她将以传统文化为核心驱动,整合农村自然文化资源,拓展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空间,实现文化富民、助力乡村振兴。
在月照街道马坝村,提起熊兆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熊兆美自幼喜爱苗族文化,从小就跟着家里长辈学习蜡染,经过不断的钻研学习,十五岁时她便能够独自创作蜡染蜡画及苗族服饰加工。据了解,2012年熊兆美创办了钟山区兆美蜡染手工艺作坊,先后获得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代表性传承人、“最美贵州绣娘”、贵州省“最美劳动者”等荣誉称号。
省十四届人大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熊兆美说道:“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希望能够大力的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这一块,让掌握这个手工技艺的妇女,能够实现工坊就业,依靠这个手工业脱贫致富。”
如何把传统的民族手工艺传承下去?怎样将保留传统和时代发展进行结合?怎样把民族文化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是近些年熊兆美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为了倾听老百姓最真实的声音,熊兆美时常带着问题深入基层、走乡入户,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给农村居民、妇女、剩余劳动力培训蜡染刺绣的技能,通过授之以渔的方式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熊兆美告诉记者:“通过走访,也了解到了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文化保护传承的一些突出的问题,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加的贴近老百姓走进百姓心里面,了解更多的最真实的情况,通过参加省两会以后,也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然后一些好的经验,在会上能够提出来。”
作为钟山区民族传统手工艺领军人物的熊兆美认为,乡村是传统文化的天然载体,传统工艺往往富集于乡村地区,以农民为创作和生产主体。通过整合农村自然和文化资源,拓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空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实现文化富民,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熊兆美表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她更有信心把民族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将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下去,尽自己所能为醉美多彩贵州做出贡献。
熊兆美说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代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觉得我们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切实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希望通过自己的这个传承方式,能够把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希望通过自己的这个传承的力量,为我们醉美多彩贵州做出贡献。”(记者:罗定冯 赵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