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言 | 张丽代表:努力增加残疾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机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民生份量很重,教育工作是重点发展方向,其中‘实施义务教育公办强校计划,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省人大代表、毕节市七星关区中等职业学校校长的张丽说,要让更多人民群众能够享受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果,加强公办教育必不可少,同时还要发展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雨露计划,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面免除中职学生学费,本科院校、高职(专科)学校分别达到29所和46所。
其中,开展技能脱贫攻坚行动,实施“雨露计划”就是对残疾人群体进行扶助的举措,对就读高中、中职、高职等学校的残疾学生发放教育专项补贴、建立面向残疾人的特殊学校等,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让众多残疾人更好地接受教育培训。
作为教育行业工作者,张丽代表在履职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对教育领域的关注。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她提出了增加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的建议。
张丽之前是一名普通高中教师,去年,调到毕节市七星关区中等职业学校任校长,她就十分关注一个学生群体:他们要么是来自于残疾人家庭,要么是自己身有残疾。张丽调研发现,仅仅是在七星关区中等职业学校,这样的学生就有40余名。“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这成为她今年提出建议最直接的原因。
为了完善建议质量,张丽到地方残联进行调研。她进一步了解到,2020年七星关区共有持证残疾人43254人,其中0至6岁378人,7至18岁2870人,19至50岁18944人,50周岁以上21062人。
尤其是7至18岁的群体,正是需要接受教育的学龄时期。“当我看到一个区学龄阶段的残疾人就有两千八百多,内心感到震撼。值得注意的是,七星关区只有一所特殊学校,服务的能力有限。”张丽说道,如何保证孩子们都能接受教育就是我履行代表职责的一个重点领域。
张丽通过调研发现,残疾学生接受教育存在很大困难,以毕节为例,毕节市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4所(含民办4所),但没有专门的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导致残疾人学历型职业培训机会不足。
“对残疾人来说,就读普通高中存在很大难度,更多学生选择读职业学校,学习技能的机会并不多。”张丽说。
对此,张丽建议,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切实提高他们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年限。其次,要努力增加残疾人职业培训的机会,更好地运用各地已有的残疾人培训硬件与软件资源,增加残疾人学习专业选择,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更好地融入社会。
“我希望能立足于本职工作,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多为残疾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的机会。”张丽说。(人大论坛融媒体记者 甘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