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李隆权代表:从带领一村人到带领一方人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2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四月的纳雍县骔岭镇祠堂边社区一片苍翠,道路两旁的樱花树上挂着些许花瓣。茶山上,一排排茶树错落有致,片片新芽向阳而生。采茶农民上工了,社区党支部书记李隆权也上工。


纳雍县骔岭镇祠堂边社区的茶山


采茶期间,李隆权每天都要到茶山上转转,给大家讲采茶要领。“记住一定要轻轻提起,千万不能用指甲掐。”李隆权边说边示范,“每天都有很多人采茶,难免有生手。”

李隆权现年58岁,不仅是社区党支部书记,还是骔岭镇人大代表、纳雍县人大代表,在农村产业上敢闯敢干。


李隆权在茶叶加工车间看刚加工的茶叶


祠堂边社区海拔高,山地多,常年雾气萦绕,种粮种豆广种薄收。2012年开始,李隆权谋划转型,开始带领村民种茶。

李隆权发展茶产业之初就四处考察。在别处,茶叶基本由企业流转土地种植,聘请群众务工。这种模式对企业而言,资金投入大、管理难,对群众而言,拿多少钱办多少事,毕竟不是自家种的茶。李隆权不用这种模式,积极探索“自种自管自享”模式,群众自己种,自己管,自己享受成果,群众是真正的茶农。


李隆权在茶叶加工车间看刚加工的茶叶


在党支部引领下,祠堂边种茶2000多亩。此外,祠堂边社区还代管了小屯村500多亩茶叶。现在,祠堂边社区可采茶叶约2600亩。

茶种下了,可要三年才见效。为保障茶农利益,社区通过“以短养长”模式,动员群众在茶行空隙里套种了天麻、辣椒、蔬菜。

祠堂边社区种的天麻,除了直种地里的,还有种袋子里的,他们管这种种植办法叫“袋装麻”。


李隆权察看天麻是否出芽


种“袋装麻”前需要将木屑、沙土等搅拌,装袋发酵3个月,再将天麻种放进袋子里。“袋装麻”被整齐摆放在茶林中,将地里杂草盖住,省去人工除草工序。


当地烘干的天麻


祠堂边社区已和云南一家药材企业建立长久合作关系,种出来的天麻全销给这家企业。

祠堂边社区因产业发展成效显著,2021年获“毕节市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先进村”称号。骔岭镇因此将镇联合社建在祠堂边社区,李隆权同时兼社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法人代表和镇联合社法人代表。一肩三担,他忙,不仅要带领祠堂边社区群众发展,还要带领全镇乡亲发展。

今年,骔岭镇联合社购买115头肉牛分给群众代养,群众喂养8至10个月,镇联合社再卖出,除去买牛成本,所得收益10%归镇联合社、90%归养牛群众。李隆权揽起了这个分牛收牛的事,他说:“5月份我们还会再增加400头肉牛”。

眼下,庭院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创收点,李隆权计划在全镇推行10000亩庭院“袋装麻”。“一个庭院折算10平方米,可产天麻300斤,利润有1500到2000元。”李隆权细细算了一笔账。

身兼几职,李隆权的担子重了,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一颗为民初心,想方设法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