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曾凯:人民选我当代表 我为人民办实事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03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一条条乡村公路通达顺畅,一栋栋村民新居错落有致,一张张幸福笑脸绽放……如今,走进贵安新区马场镇滥坝村,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画卷呈现眼前。很难想象,这个曾远近闻名的“烂坝子”,短短几年时间,就完成了从“穷山村”到“绿富美”的转变。

滥坝村村民说,村子的“蝶变”多亏了村“两委”班子的努力,尤其是马场镇人大代表,滥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凯。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滥坝村在农房品质提升、垃圾分类、乡风文明等方面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拓宽了村民的致富道路,推动滥坝村的发展一年走上一个新台阶。


提升履职能力 当好政策宣传员


曾凯是土生土长的“滥坝人”,他说,上个世纪,由于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滥坝村是远近闻名的“烂坝子”,乡亲们纷纷外出打工,他也不例外。可在外打工,心里始终念着家乡,2005年他决定返乡种植葡萄,成为一名“新农人”。经过几年摸索,曾凯的葡萄园小有规模,也带动了周边群众一同改良葡萄品种,增加收入。

2013年底,曾凯开始担任滥坝村村委会主任,2017年开始担任滥坝村党支部书记,并先后当选为马场镇第八届、第九届人大代表。

自担任人大代表以来,曾凯始终以“为民服务”为立足点,认真学习相关知识,积极参加人大组织的各种会议及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依法履职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村组干部作用,结合日常工作实际,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归纳,履行代表职责。

“想要改变村子的贫穷,改变观念是重点,思想得跟上时代的步伐。”曾凯说。他带领村干部及时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各种惠民举措宣传到户、到人,激发全村广大干部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决心和信心。

在曾凯的带领下,近年来,滥坝村将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与“党建+”深度融合,拓宽了致富道路,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提升。  


聚焦“急难愁盼” 办好民生实事


在曾凯看来,要当好人大代表,只有充分了解群众的需求,才能精准为大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和乡亲们一起煮个火锅吃,聊聊生活状况、实际需求。一顿火锅下来,什么都了解了,关系也亲密了。”曾凯说,通过走访,他了解到,大家对生产生活、环境、产业等方面的意见比较集中,于是他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口,着手开展工作。

“搞好产业,推进农村‘五治’是关键。”曾凯说,农村“五治”,群众是参与主体,也是受益主体,要让村民们都感受到这项工作的好处,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今年以来,在曾凯的带领下,滥坝村抢抓宜居农房建设试点机遇,从提升农房品质、生态修复、培育乡风文明等方面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推动村庄发展。

如今,走进滥坝村,一条柏油路通村而过,一栋栋崭新的民居沿路而建,家家户户的入户小道干净整洁,有害垃圾处理室、建筑垃圾堆放点、垃圾分类示范点、生态停车位等设施规划有序。“农村‘五治’和宜居农房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让村民得到了实惠,也为村里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我们将把握机遇,把环境变成风景,把风景变成‘钱景’,探索走出一条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之路。”曾凯说。 

 

谋产业求发展 做好“领头雁”

乡村要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滥坝村地处红枫湖水源保护区内,在保护青山绿水的同时,如何谋划发展?曾凯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今年初,村“两委”经过细致研究后认为,村子适合“产业链”形式的农旅结合项目,可以走农旅、文创、科技融合发展新路子,以党建为引领,引进研学教育机构,采取“党支部+村集体+公司+群众”的合作形式,由村集体、村“两委”干部、教育公司、党员群众共同出资入股打造“农旅+研学”融合发展产业项目,形成集休闲、娱乐、住宿、餐饮、农耕体验于一体的研学基地。

直面困难,说干就干。缺少场地,就将村集体楼房入股盘活利用;缺乏资金,曾凯就和村“两委”多名人员带头出资,发动村民代表入股,共筹集150万元启动资金;缺乏管理运营经验,村“两委”就引入专业的公司团队……不到3个月时间,研学基地实现从计划、选址、设计、施工到投入运营。

今年6月18日,滥坝村的灵动趣学园研学基地开业。“基本上每天都有人来,特别是周末,一大批城里孩子来研学。”曾凯说,从今年6月至今,研学基地已带来40余万元的集体收入。

“谋好路子,当好代表,服务好群众,乡村一定会越来越好。”曾凯说。(撰稿人:谢孟航)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