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省人大代表龙丽:拓宽市场渠道 加强品牌建设 推动民族手工业融合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19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民族传统手工艺是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民族手工艺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既是保护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举措,又是助推乡村振兴、人民增收、促进旅游产业化的抓手。”1月18日,贵州省人大代表、贵州省蝴蝶地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苗族多声部情歌传承人龙丽告诉记者,在省两会上,她将提交一份关于“加大民族手工业发展的建议”。


省人大代表龙丽


她介绍说,贵州省民族手工业分布广泛,涵盖了多民族地区,涉及银饰、苗绣、蜡染,泥哨等多个领域。但总体而言,多以家庭作坊或小型企业为主,产业集中度低,规模效应难以显现。加之,大部分民族手工业企业缺乏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和手段,品牌建设滞后,产品知名度不高,难以打入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不仅如此,通过走访调研,龙丽了解到,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年轻人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逐渐降低,加之,学习周期较长、收入不稳定等因素,导致从事民族手工业的年轻人才严重短缺。一些传统手工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如黄平县的数纱绣传统手工艺,目前仅剩下少数几位老艺人掌握核心技艺,且因缺乏合适的传承人,技艺传承面临断代风险。

如何积极推动民族手工业发展?她建议: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民族手工业产业园区和特色小镇的规划与建设,引导民族手工业企业集聚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集群。

强化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鼓励民族手工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同时,建立民族手工业大师工作室和传承基地,发挥大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师徒传承、传帮带等方式培养更多的技艺传承人。

拓宽市场渠道与加强品牌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线上销售和网络营销。积极加强民族手工艺品品牌建设,挖掘和提炼民族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品牌形象。

促进产业融合与文化旅游协同发展。推动民族手工业与文化创意、旅游、体育、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型业态和消费模式。鼓励旅游企业开发与民族手工艺品相关的旅游纪念品和伴手礼,并通过文化旅游的宣传推广,提升民族手工艺品的知名度和市场需求,形成产业发展与文化旅游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记者 杨婧)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