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叶开英代表: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纵深推进农村“五治”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1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过去的一年,对于省人大代表叶开英来说是个新起点。

“去年4月,在组织的信任与厚爱下,我从一名社区支部书记选拔到乡镇任副镇长,至今9个月,主要负责农业农村工作。”省人大代表、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叶开英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林民 摄


水田镇位于贵阳市北郊,总面积113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18366人,是个一二三产兼具的郊区乡镇。“2024年2月21日,省委一号文件发布,开启了‘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的新篇章,我们认真学习贯彻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三农’工作取得了新突破。”谈到新岗位,叶开英感受颇多。“这一年,我感受到农业产业红红火火,农村环境持续美化,农民收入蒸蒸日上。”

据了解,水田镇去年完成种植水稻865.1亩、玉米8649.1亩,粮食安全底线更加牢固;引进贵州宏开源水产有限公司投资800万元,开展南美对虾、鲈鱼养殖,畜禽养殖更加多样;完成紫苏种植面积200亩,野生菌和中药材种植600亩,山林开发更加高效;辖区成熟露营基地10家、露营帐篷500余顶,日承接游客可达2000人,农旅结合更加有力。

水田镇以农村“五治”为抓手,全力推动农村旧貌换新颜。“治房”方面,培训农村建筑工匠8人,拆除“空心房”4栋,大力开展农房风貌整治,村庄面貌大幅改善;“治水”方面,对定扒、培鹅两地开展水务一体化建设,投资2880万元对三江河和武扒箐河开展山洪沟治理,农村饮水更有保障、河水更加清澈;“治垃圾”方面,提升垃圾收集收运点1个,更新勾臂式垃圾斗12个,建设分类收集收运亭6座,垃圾分类深入人心;“治厕”方面,完成问题厕所整改130户、新建户厕6户,公共厕所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治风”方面,村民自治作用充分发挥,建立“两书一约一会两榜”,“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新风尚深入人心。

“我们紧盯重点人群,通过产业奖补、以工代赈、开发公益性岗位、落实务工交通补助等措施,2024年全镇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达24847.35元,同比增长8.98%。我们着力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盘活闲置厂房、发展林下经济、推动避暑旅居等方式,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行政村全部消除。”叶开英表示,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和“三农”工作者,在2025年,将继续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以“双岗建功”为载体,积极参与“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履行好代表职责,学习好、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履职尽责、尽心尽力,为建设和美乡村贡献自身力量。

新岗位,新目标。结合自身实际,叶开英做出了新规划。

一方面,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在履行代表职务上“建新功”。

“一是在个人学习上下功夫。带头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带头宣讲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带头宣讲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带头宣讲省、市两会精神,带头钻研各项业务知识,全面提升个人履职能力。二是在收集社情民意上下功夫。通过联系选民、走访慰问、爱心帮扶、志愿服务等方式,主动亮身份、亮职责,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接触,倾听群众诉求,多渠道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三是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矛盾化解、建言献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依法代表职责,搭起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帮助群众解决养老、居住环境等最直接的民生问题,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另一方面,围绕分管的农业农村工作,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出新绩”。

“立足和美乡村建设目标,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叶开英信心满满说,一是守牢防止返贫底线。扎实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按规定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和救助政策,持续实施脱贫人口增收专项行动,抓好“志智”双扶,鼓励脱贫群众通过发展产业、稳定就业实现稳步增收。二是全力抓好粮食安全。坚决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加大农技人员下田指导力度,鼓励推广农机社会化服务,抓好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三是纵深推进农村“五治”。抓好农房风貌整治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持续完善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常态化开展黑臭水体巡查,做好垃圾分类和源头处置工作,持续推进农村卫生厕所长效管护,加大公益性公墓建设力度,不断提升“五治”各项成效。(记者:龙利硕)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