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张林鸿代表: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贡献贵州力量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2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国家层面有‘国家卓越工程师’奖项,发达省份也设立了相应的奖励机制,那我们贵州是不是也可以设立‘贵州卓越工程师’奖?”省人大代表、贵州能源集团总法律顾问张林鸿十分关注全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建议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制约我省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人才,截至2023年全省人才总量为691.81万人,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占人才总量的比重达到61.71%。十年间,高学历、高级职称、高技能人才规模分别增长3.68倍、2.93倍、2.52倍。

“我省虽在培养引进大师、战略科学家方面,动能相对不足,但在工程技术领域人才培育方面充满潜力,围绕产业需求聚势合力培育卓越工程师,发挥区域特色,打造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队伍方面,形成了贵州特色的人才优势。”张林鸿说。

贵州在卓越工程师培育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在2024年1月首次“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上,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自然资源部基岩区矿产资源勘查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周琦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中国天眼工程团队、贵州交通山区峡谷桥梁建造技术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近年来,全国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深圳市等地,已经通过设立“卓越工程师奖”相关评选,大力推动本省工程师人才队伍建设,为本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力支撑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前,贵州省的科技工作者面临着展示才华机会有限、职业发展路径狭窄等实际挑战。贵州可以借鉴这些地区的成功经验,在奖项设置、评选标准和激励政策上创新。进一步在西部地区树立人才工作的标杆形象,在全国范围内提升自身的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贡献贵州力量。”张林鸿表示。

为此,张林鸿建议,要设立“贵州卓越工程师奖”,构建科学评选体系,建立透明、公正、科学的评选标准和流程,确保奖项评选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还要推动人才链、产业链深入融合,以打造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卓越工程师队伍支撑‘六大产业基地’和‘富矿精开’高质量发展。”张林鸿表示,要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推进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工程师。例如,与国内知名高校联合设立卓越工程师学院,创新工程师教育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推动工程教育改革。

为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张林鸿还建议要建立科学人才评价机制,打造特色品牌活动。同时,积极与其他省市建立人才工作交流机制,共享经验与资源。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体现贵州对人才工作的重视与支持,能够推动贵州构建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才激励机制,还将助力贵州吸引外地高端技术人才落户,吸引更多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张林鸿认为。(文图:人大论坛全媒体记者 甘玥 苏莉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