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个日夜的坚守——记榕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车民街道党工委书记田耕
在上一轮强降雨侵袭下,洪水漫灌榕江县城,灾情严峻。多支力量火速驰援榕江抗洪救灾,原本县城已经进入到清淤、消杀阶段。28日,榕江县暴雨预警、防汛响应等级再次升级,过境洪水再次涌入榕江县城,城区警报声、哨声、喇叭声响成一片。
“快点、快点,走快点,往高处走!” 在撤离现场,榕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车民街道党工委书记、第4洪区副指挥长田耕的声音早已嘶哑,却依然急切地呼喊着,引导群众撤离。
他与前来支援的兄弟县民兵组成“救援突击队”,穿梭在4号洪区低洼地带。“我们4号洪区有3万户以上,大概是6万多人,是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现在我们正在到低洼地带的小区去看还有没有人员被困,要全力把群众疏散出来。同时,还要看有没有其他有险情的地方,我们要帮助加固。” 田耕一边带领队员搜寻,一边说道。每到一处,他们都仔细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滞留人员的角落,生怕遗漏下一位群众。
“水来得太猛,中心大道转眼成了河道,有的车辆直接被冲到墙上。”回忆起当时撤离群众的情景,田耕仍然心有余悸。在这场与洪水的赛跑中,他带着队员争分夺秒,只为确保群众能够全部安全撤离。“我们蹚水进小区,用担架抬出几位独居老人,用皮卡车把临盆孕妇送到高速路口,直到凌晨三点还在排查。”
“看到原来一片繁华的场所现在变得满目疮痍,真的很心酸。”面对镜头时,田耕几度哽咽落泪。此时距离他上一次合眼,已经过去了36个小时。从6月23日寨蒿河首次发出洪峰预警开始,这位基层干部已在抗洪一线坚守了十余个日夜,用行动书写着“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承诺。
然而,鲜有人知,在田耕全力守护群众的背后,他自己的家庭也正遭受着洪水的侵袭。他岳母独居的老屋被洪水围困,直到被转移出来后,家里人打电话来报平安时,他才通过电话得知这个消息。“岳母家二楼被淹时,她一个人抓着窗框从水里爬出来的……”谈话间,田耕依然满脸担忧。
据了解,田耕的父母家就在他所负责的第4号洪区,父母住在三楼,而该小区在这次洪灾中淹到了二楼。自发生洪灾以来他都在外抗洪救灾,没有回去看过父母。而他的爱人也在4号洪区抗洪救灾,期间,两人一面也没能见上。直到第12天,他仅因取忘带的降压药才回了一次家,待了10分钟又匆匆出门。
转身回到洪区,他立刻换上“指挥官”角色,带领队伍组织开展救援物资发放、灾后清淤重建等工作。备受全国关注的“村超”球场,就位于田耕负责的第4洪区。望着现在的“村超”球场,田耕久久不语。曾经,“村超”的火爆给老百姓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商机,带来了幸福生活,让街区变得繁华,为城市注入活力。而如今,往日充满欢声笑语的“村超”球场被洪水吞没、被淤泥覆盖。
“一场大水把老百姓辛苦攒的家底全冲走了,特别痛心,但大家说‘只要人在就有明天’。你看那些商户,水退了就开始冲洗店面,准备从头再来,这就是榕江人民的韧劲。” 田耕语气坚定地说。“村超留给老百姓的乐观向上、顽强拼搏的精气神是冲不走的,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一定能早日恢复正常生活,明天一定会更好。”
洪水退去,淤泥渐清,田耕的身影仍穿梭在第4洪区的大街小巷。十余个日夜的坚守,是责任,是担当,更是对群众最深沉的爱。他在洪水中竖起了一面旗帜,诠释着基层干部的为民情怀。(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韦启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