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人大代表张福琼:“履职链”串起产业振兴路
市人大代表、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福琼,用行动诠释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将“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的要求深深扎根于履职实践和产业发展的沃土之中。
走进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刺梨生产车间升级改造现场,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张福琼穿梭其间,指导工人施工。
张福琼在车间
市人大代表、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福琼表示:“我们这段时间在做工厂改造,集中改造内容包括两个板块,一是果蔬冻干项目,另一个是在常规分装板块增加一些智能化设备。这段时间在做改造的收尾工作,为下个月大生产做准备。”
张福琼凭借人大代表工作站平台,积极协调引入高校科研团队,深入挖掘刺梨营养成分的科研价值,引进先进的刺梨复配、冻干等关键技术,有力推动工厂实现智能化升级与产业链条延伸。
张福琼在车间
此次车间升级改造于2025年1月正式动工,目前改造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智能化生产线升级完成后,车间的整体生产能力将从原有的日均30万包刺梨原浆提升至60万包。
市人大代表、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福琼表示:“这一次改造让工厂有了很大的提升。全面投产后,工厂会成为贵州刺梨领域品类生产最全面的一个工厂,为全区‘共享工厂’提供更好的服务。今年投产预计产值会在去年的基础上上浮30%左右,通过今年的努力,明年产值预计将增加50%以上。”
技术的脉搏在车间强劲跳动,发展的根脉则深植于田间地头。刺梨种植户们曾饱受价格剧烈波动与滞销困扰,刺梨价格如“过山车”,果子烂在地里无人收。这些沉甸甸的民情民意,张福琼在一次次“田间问需”中听得真切。为此,她多方协调,最终推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种植模式落地生根,将田间的忧虑转化为发展的保障。
张福琼与农户交流
六枝特区顺义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照云说:“合作社与轩辕农业公司合作以来,每年给公司提供200至250吨鲜果,轩辕公司按每吨6000至7000块钱的价格收购,每年产值在180万至200万之间,效果较好。轩辕农业公司为合作社提供一些农业技术指导服务,使合作社的产品又精又好。基地一年能解决300至400人的务工问题,每人每年能增加3000至5000元的家庭收入。”
一份份保底收购协议如同“定心丸”送到种植户手中,真正兑现了“应收尽收”的承诺,彻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关寨镇荒坝村刺梨种植户余胜福说:“以前我们种出来的刺梨在销售方面存在问题,但自从和张总合作后,刺梨种多少公司就保底收购多少,只要种得出来,公司就全部收。”
刺梨果树
张福琼履职的脚步从未局限于一厂一地。她充分利用人大代表工作站组织的跨区域考察学习契机,将贵州龙里、广东梅州等地刺梨产业的先进经验带回本地,推动刺梨产业品牌化建设。同时,她借助“助企走访”的机会,主动将企业的成功经验向外输送,为其他企业成长赋能。
贵州恒关春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杨达恒表示:“我们企业在2021年创立初期,客户比较少,销售渠道很难打通,是张总给我们介绍优质客户,第一个单子就是张总介绍的广东中山的客户。企业稳定后,在扩大产能、拓展销售渠道方面,张总仍然给予帮助和支持。”
张福琼走访
肩上的担子越重,前行的步伐越坚定。在特区人大常委会和各级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张福琼牵头成立六枝特区农业产业联盟,旨在整合种植、生产、销售全产业链资源, 形成发展合力,将人大代表的履职实效转化为惠及百姓的实在成果。
市人大代表、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福琼表示:“做产业联盟初衷是联合六枝的一产、二产、三产实现内部融合,另一个愿景是对外拓展销售。一产选基地、选种植产品,二产进行生产包装,做成预包装食品后再进入三产环节。每一家都各有特点,产品不会存在同质化竞争。”
张福琼在车间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份庄严的承诺,已深深烙印在张福琼每一次奔波的足迹和每一项务实的行动之中。展望未来,她将继续依托人大代表工作站这一坚实的履职平台与桥梁,深耕刺梨全产业链,力促优化升级,全力推动六枝农业产业协同发展,将代表的职责使命书写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
市人大代表、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福琼表示:“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我会做好代表履职工作,深入基层,了解群众各方面的需求,通过企业的发展带动更多群众一起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六枝特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周兰 浦仕美 王良鑫(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