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李建平代表:把群众当家人 把社区事当家事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2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在黔西南州晴隆县三宝街道新露社区的文化广场上,总有一个身影格外忙碌:他蹲在石凳边与老人们拉家常,在笔记本上凝神记录居民诉求,又带着社区干部仔细检查儿童游乐设施与消防设备——这个身影便是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兼州、县两级人大代表的李建平。

搬迁伊始,安置点汇聚了来自全县12个乡镇的3345名群众,大家心头萦绕着故土难舍的乡愁,口中常挂着“在我们老家如何如何”的疏离。李建平深知,要让“新市民”真正扎根,必先让此地成为他们心中认可的“家”。



为此,李建平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带着社区干部“扫楼”。整整两个月里,他逐户叩门,笔记本上密密写满了每一户的“家底”——人口结构、人员特长、就业需求甚至对老家田土的牵挂……这些点滴被细心梳理成了社区“活地图”般的“社区宝典”。他又登门拜访社区“能人”,请他们担任“楼栋管家”。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工作积累,如春雨般浸润了陌生的土壤,悄然消融着搬迁群众心中的隔阂与不安。

社区融合初期,矛盾纠纷时有发生。李建平以人大代表身份提议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室。几杯热茶,一番推心置腹,便成了化解干戈的良方。

去年六月,两户居民因市场摆摊场地问题争执不下,李建平将双方请入调解室。他话语朴素却直抵人心:“咱们都是山里搬出来的,在老家,谁家有难处不是互相帮衬?摊位这点事,商量着来,没有解不开的结。”话音落下,双方脸上紧绷的神色渐渐松弛,最终握手言和。调解室至今已成功化解各类纠纷200余起,成为社区和谐稳定的“密码”。

“社区工作靠的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凝聚大家的力量一起干。”李建平依托“社区宝典”发掘人才,将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引入社区作为后备力量精心培养;让懂水电的居民组成“便民维修队”;请热心群众担任楼栋长。

李建平深谙此道:“每个人的特长都是社区的资源,用对了地方,工作就事半功倍。”为此,社区两委分工也讲究“人岗相适”——心思细腻的人管民政,点子活跃的人抓文化,吃苦耐劳的人负责环境卫生。

为拔除“就业难”这一搬迁后顾之忧,李建平还设立就业创业服务窗口,组织居民参加技能培训和招聘活动,让电工、家政、绿化修剪等技能成为群众增收的钥匙。 

五年来,新露社区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多项国家级、省州级荣誉,李建平个人也获评“全县优秀党务工作者”。

然而对他而言,搬迁群众一句质朴的“李主任在,我们心里就踏实”,胜过一切金杯银杯。社区工作没有惊天动地,但李建平手中的笔记本早已浸透汗水,最终化作搬迁群众眼中最踏实的“幸福账单”。(撰稿:人大论坛全媒体记者 甘玥)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