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张义苹代表:匠心传承非遗技艺 履职绘就共富画卷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7日 打印本页 关闭 【字体:

省人大代表张义苹指导游客研学体验蜡染技艺


在丹寨这片民族文化沃土上,省十四届人大代表张义苹以蜡刀为笔、蓝靛为墨,将“苗族蜡染技艺传承人”的匠心与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熔铸一炉,书写了“指尖技艺”蝶变“指尖经济”的动人篇章,生动诠释了“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的深刻内涵。她是一名丹寨县国家级非遗“苗族蜡染技艺传承人”,是贵州蓝锦染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更是一位有责任有担当有梦想的90后省十四届人大代表。


省人大代表张义苹上门为残疾妇女教学指导蜡染技艺


匠心坚守,做非遗传承的“守艺人”

张义苹生于蜡染之乡,9岁执蜡刀,深谙千年蜡染精髓。面对技艺濒危、人才断档的困境,她返乡创办贵州蓝锦染艺有限责任公司,立志“让蜡染走出大山”。她深知守艺重在传人,不仅广收学徒,还坚持每年开展一期免费培训班,近年来她开展的各类培训及外出教学达百余次,将古老技艺播撒向2600余名学员,亲手培育出20名县级蜡染技艺传承人。其公司获评“省级非遗就业工坊”“州级文创基地”,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坚实堡垒。


产业破局,做共同富裕的“带头人”

张义苹敏锐洞察市场脉搏,创新推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让深闺蜡染焕发时代光彩。她大胆革新,融合时尚元素打造国风系列,先后荣获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文化旅游产品博览会能工巧匠选拔大赛、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黔东南赛区荣获能工巧匠“一等奖”、设计大赛“三等奖”、包装设计大赛“优秀奖”;借力数字经济风口,组建直播团队,单场观看破8万次、订单超百个;依托卡拉村旅游集散点,打造千余平方米集生产、展示、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基地。如今,公司年产值超200万元,直接稳定就业26人,辐射带动200余名妇女增收,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真正实现“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的华丽转身。


履职尽责,做群众心声的“代言人”

自2023年当选省人大代表以来,张义苹深感使命在肩。她认真学习人大理论,坚持每月深入选区,听民声、汇民意、解民忧。在省人大上,她结合产业实践,提交《关于进一步加大对非遗传承发展支持力度的建议》,为非遗长远发展鼓与呼,会议期间,贵州日报、贵州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对她进行了专访。她常说:“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推动非遗产业化,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富起来,就是我的履职目标。”


创新阵地,做文化赋能的“领路人”

2024年6月,张义苹推动在工坊设立“卡拉村人大代表非遗传承联络点”,打造代表履职与非遗振兴融合新标杆。联络点立足“生产+展示+体验+培训+研学+交流”一体化模式,充分发挥代表桥梁作用,张义苹定期利用联络点平台开展“代表故事会”“群众代表面对面”,征集游客群众“金点子”,推动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利用代表履职基金,引入蜡染自动染布机,实现效率效益双突破,深化“联络点+公司+农户”联动,年接待研学体验游客超5万人次,年销售额破100万元。

从深山苗寨到省人大殿堂,从一方染布到共富蓝图,张义苹始终步履铿锵。她以蜡染为媒,以履职为责,在传承与创新、坚守与突破之间,为民族文化瑰宝插上腾飞之翼,更以一名新时代人大代表的热忱与智慧,为丹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

X